【中國數字視聽網訊】我國《數字電視與數字家庭產業“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到2015年,以數字電視和數字家庭為主的視聽產業銷售產值比2010年翻番,達到2萬億元,出口額達到1000億美元。近年來,我國家電業轉型升級取得較大進展,彩電整機企業積極向芯片、軟件、背光、模組、面板等上游領域延伸,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及配套產業建設也取得一定突破。同時,彩電產品向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升級。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彩電業規模不大,這需要彩電企業進行商業模式、服務模式創新,使彩電終端產品與內容服務融合發展。
終端產品與內容服務融合發展
據中怡康黑電研究總監彭顯東表示,借助三網融合的發展趨勢,有線電視網和互聯網的加速融合將促進彩電業的轉型。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副所長喬維也認為,三網融合步伐的加快會推動終端產品與內容服務的融合發展。
但是目前,隨著技術的升級,彩電產品本身進步飛速,智能電視、云電視等高端產品正推動彩電業轉型升級。過去,彩電廠商賣出一臺電視機,就算成交了一單生意?扇缃瘢S著智能電視涌向市場,賣出一臺電視機對廠商來說僅僅是生意的開始,通過這個終端,廠商還要試圖賣內容、賣服務,持續經營這筆買賣。喬維告訴筆者,“內容+服務+終端”的商業模式已在ITC領域普遍顯現出來。創維集團新聞發言人李從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彩電業發展有兩條主線,一條是顯示技術的進步,比如從原來的CRT到現在的液晶,再到未來的OLED;另一條就是終端與內容的融合發展。
據彭顯東介紹,終端與內容的結合包括彩電企業和廣電運營商的合作,為消費者提供VOD視頻點播,或者把IPTV直接接入電視。2010年至今,國家廣電總局共向CNTV、百事通、南方傳媒、華數等7家單位發布運營牌照,彩電廠商可與之合作運營互聯網音視頻內容的相關業務。目前,創維與南方傳媒、百視通、華數進行合作,康佳與百視通展開合作,海信也與中國網絡電視、百視通、華數牽手,長虹、TCL則選擇與華數結盟。
李從想告訴筆者,在內容方面,受到國家政策的限制,終端廠商沒有內容資源,目前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和廣電運營商合作,并加大合作力度。但據他介紹,在與內容提供商的合作當中,硬件廠商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從內容提供商那里分享到利潤。他解釋說,消費者看電視的時候也在消費硬件和內容,而內容的實現也是通過硬件產品來完成的?磥恚K端廠商若與內容提供商加強合作、實現共贏,還需要雙方不斷磨合,尋找最佳的商業模式。
除了內容提供商提供的音視頻資源,彩電廠商提供的各種應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內容。“正是因為有了應用,內容和服務才得到了擴展。”喬維說,“比如通過‘云’,消費者可以共享視頻、應用等各種內容,目前很多彩電廠商都在嘗試研發自主操作系統,通過構建自己的平臺為消費者提供各種應用,再通過這些應用獲得附加值,從而找到新的商業模式。”
據了解,創維今年推出了“健康云電視”,電視中內置了健康指標檢測等應用。通過這些應用,消費者可以進行日常檢測,目前這些應用是免費的,但廠商未來很有可能將這些應用進行延伸、拓展,變為可贏利的應用。另據了解,康佳與中國銀聯合作,使其電視產品具備了支付功能,不但迎合了當下的“電商熱”,也是為新的商業模式鋪路。
青島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洪新認為,智能產品正從硬件為王到“軟硬兼施”的狀態過渡,甚至軟件今后將成為產品開發的主導力量。在他看來,內容和服務是智能產品的核心組成部分。當前,消費者使用電視的自主性越來越強,已不局限于選擇節目,還會進行上傳信息、下載應用等各種互動,彩電IT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在這樣的背景下,彩電廠商必須具備“一站式”服務能力,從產品安裝到調試、從指導消費者使用到持續地為消費者提供服務,智能化時代對彩電廠商的后臺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往,彩電業的商業模式很簡單,整機企業賣產品,廣電賣廣告。”彭顯東說,“告別單一商業模式、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是大勢所趨,不但能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成為市場增長點,也能提高對消費者的服務能力。”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