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據國外媒體報道,索尼和松下正商談聯合研發和生產OLED電視,共同承擔高昂的研發成本,并通過共享關鍵技術以縮短研發時間。在索尼和松下相繼發布巨額虧損財報的當口,在電視機業務已被看做是日企的包袱之時,這一合作傳聞引起業界廣泛關注。倘若索尼和松下不計昔日競爭對手的前嫌,轉而牽手研發下一代顯示技術OLED,彩電業的未來很可能出現另一番圖景。
但是對于這一消息,筆者從索尼(中國)有限公司和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那里均未得到證實,雙方均表示這一消息并非企業官方發布。不過,無論合作是否屬實,兩大老牌彩電企業在電視機業務上的發展都值得思考。對于索尼和松下來說,電視機業務到底是雞肋,還是機會?
索尼:不能放棄的機會
索尼提出“四屏”戰略,仍將堅持在電視業務上的發展。
根據索尼2011財年財報,公司凈虧損約達57.3億美元。其中,電視、電腦、數碼影像產品及游戲業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電視業務受到日本、歐洲和北美市場環境惡化影響,銷售臺數和銷售收入均有所下降。幾乎與此同時,東京股市上索尼股價大幅下跌,達到32年來的最低水平,投資者對索尼能否扭虧電視業務,并成功應對智能手機領域來自蘋果和三星的競爭持懷疑態度。
索尼電視業務已連續8年虧損,新任CEO平井一夫計劃在全球裁員1萬人以降低成本,并減少在這方面的投入。但平井一夫始終認為,電視機是家庭娛樂中心,索尼不會放棄。
4月,索尼公布改革方案,采取一系列措施扭虧電視業務。索尼(中國)有限公司企業公關科經理蔡雷雷表示,盡管索尼將部分電視業務進行外包,出售了與三星合作的液晶面板工廠的股份,甚至減少了一些電視產品型號,但這只是索尼當前扭虧的必要手段,未來索尼仍將堅持在電視業務上的發展。
索尼已經提出“四屏”戰略,再加上其在影音領域的內容優勢,如能成功打造終端+內容的商業模式,索尼是有機會翻盤的。如此來看,電視業務的確是索尼不能放棄的機會。蔡雷雷表示,索尼計劃2012財年將電視業務的虧損額較上年減少一半,并在2013財年實現扭虧。
松下:恐怕真成雞肋
松下在家電業務上采取收縮戰略,并向新能源和環保領域轉型。
松下2011財年財報顯示,公司出現96.6億美元的凈虧損。除受日元升值、泰國水災的影響外,松下電視、手機銷售低迷也是其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經營企畫部經營廣報課課長張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去年松下的赤字非常嚴重,電視、手機和半導體業務的虧損額就占到70%。其中,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的銷售金額僅為2010財年的59%和72%。
張婷說:“松下是靠電視起家的,不會放棄電視業務,在經過去年的事業構造改革之后,今年將會有大幅改善。”
有業內人士認為,電視業務對于松下來說已如同雞肋。對此,賽迪顧問消費電子部門經理楊松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彩電市場每年有上億臺的規模,企業是不會貿然放手的。在他看來,松下在白電業務上的發展力度不減,仍在堅守家電市場。
盡管如此,松下在家電業務上的收縮戰略已不言自明。去年起,松下就在裁員,并停止了等離子顯示器新工廠的生產,還出售了一家液晶面板工廠。據了解,未來松下還將裁員1.7萬人以應對困境。另外,松下出售了三洋在日本和東南亞的部分白電業務,而收購三洋的最直接目的則是向太陽能電池板、鋰電子電池領域延伸。在家電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利潤日益攤薄之時,松下向新能源和環保領域的轉型有目共睹。而越來越拖后腿的電視業務,恐怕真會成為松下的雞肋。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