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以三星和LG為代表的海外面板企業,已將目光投向了下一代顯示技術OLED,而三星的步伐明顯正在加快。周一,來自三星方面的消息稱,其旗下三家面板公司Samsung Display、S-LCD以及SMD(Samsung Mobile Display)將被合并成一個公司,新公司將主要從事AMOLED面板產品生產,這項合并將于今年7月1日起在法律上正式生效。
三星此舉一方面為了將新興的OLED面板技術從小尺寸向大尺寸延伸,以謀求未來在OLED領域的霸主地位,另一方面的原因也相當現實,希望借以改善三星面板目前的虧損局面,使其不再因業績拖累三星電子集團。
即將合并的三家面板公司中,擁有小尺寸OLED技術的三星SMD是唯一獲利的公司,來自市場研究機構DigitimesResearch的分析顯示,SMD今年第一季度為三星電子帶來的營業利潤貢獻達到了4000億韓元,且營業利潤率達到17%,遠高于三星的其他面板企業。而根據三星公開的資料顯示,LCD部門去年的虧損總額達7500億韓元。面對持續虧損的狀況,三星一直在內部展開對面板公司的調整,此前的2月,已經將虧損的液晶面板事業體獨立為子公司。有消息稱,三星已經開始建設一條月產能6000片玻璃基板的AMOLED8代線。
國內外面板企業爭相布局OLED領域
據了解,OLED憑借其自發光、廣色域、環保節能等各種特性,被普遍看好為下一代平板顯示行業主流的技術,眾多面板企業紛紛進行布局。韓國面板企業率先進軍大尺寸OLED領域,除了三星之外,LGD也計劃建設一條月產能達8000片玻璃基板的AMOLED面板8代線試產線。此外,索尼、東芝和日立聯合成立日本顯示器公司聯手開發OLED,友達與日本出光興產株式會社締結OLED策略聯盟,松下計劃投入200-300億日元,建立第5-6代OLED面板試產線。
在這波OLED的浪潮中,國內面板企業也同步起跑,目前,國家正在積極布局OLED顯示產業。包括清華維信諾、汕尾信利、上海天馬、佛山彩虹等多家企業從事小尺寸OLED的研發和生產。去年,京東方宣布在鄂爾多斯投建5.5代OLED生產線,TCL、創維等也在OLED技術上有所布局,此前筆者就獲悉,TCL計劃在今年底投資建設一條4.5代OLED的試驗線,在華星光電現有技術人員技術上計劃招聘40-50名技術主管,研發方向就是OLED和低溫多晶硅等新顯示技術。
OLED電視進入主流市場尚需時日
在上周舉行的深圳光電周上,“中國OLED產業聯盟專區”內京東方、天馬、彩虹、維信諾等國內的面板企業就紛紛展示了旗下各種OLED面板產品或者應用產品。不過從產品來看,目前國內廠家展出的OLED產品還集中在中小尺寸上。
據出席深圳光電顯示周論壇的中科院院士歐陽鐘燦介紹,OLED面板良品率過低,大尺寸良品率不到30%,生產線投資巨大,材料成本高等原因,都導致OLED大規模市場應用及大尺寸產業化尚有較長一段進程。
上周,三星在韓國首爾展示了其55英寸超薄OLED電視產品Super-OLED ES9500,其電子電視部門負責人金玄石表示,該產品下半年將首先在韓國上市,再銷往世界各地,首批產品的售價相當于9000美元,是最貴的同尺寸平板電視售價的兩倍。今年初CES上和三星一起推出55英寸OLED產品的LG,此前表示計劃在今年第四季度向市場推出OLED電視,不過近期有消息稱,為了搶占倫敦奧運商機,LG本月將在歐洲市場率先推出55英寸OLED電視,售價約在8000美元。
金玄石認為OLED電視需要兩到三年才能進入主流消費市場。周二《日經新聞》報道稱,索尼和松下正在展開談判,計劃合作生產大尺寸OLED電視機,到2015財年實現OLED電視的商業化。
此前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接受采訪時也表示,電視用的大尺寸OLED技術還不完全成熟,而且成本非常高昂,短期內很難取代液晶面板在平板電視中的地位,“液晶面板產業至少還有10年的產業周期”。數據顯示,目前TFT-LCD液晶顯示器占有市場90%以上的份額。市場研究機構iSuppli則預計至2015年,OLED電視銷量將升至210萬臺。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