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危機,“危”和“機”總是聯系在一起。而對于身陷危境的日系消費電子廠商,機會確是一天比一天渺茫。
事實上,索尼、松下等日系廠商的經營下滑已經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雖然下滑,但是整個業界都覺得它們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正如2011年4月,索尼平板電腦姍姍來遲的時候,路透社對索尼的報道仍舊是:索尼推出首款平板電腦,意在成為僅次于蘋果的第二大平板電腦廠商。
可是如今,局勢已經惡化到了冰點。索尼、松下、夏普等日本電子廠商正遭遇有史以來的巨大虧損。例如,2011年財年,松下虧損102億美元,索尼的虧損達到52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05億元)!度A爾街日報》這樣評論索尼新任CEO為應對虧損宣布的裁員萬人舉措:“在經過連續四年的虧損后,索尼在財政上的困境已經不允許該公司像蘋果和三星一樣進行大規模的新技術投資。”對于崇尚“終身雇員制”的日本企業來說,大規模裁員無疑表明企業真的是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被動的調整
為了盡快走出困境,日系廠商在過去一段時間開啟了一系列的調整:關閉工廠、裁員以削減成本;調整業務、戰略以尋找新的盈利點;更換管理層以改善經營管理;與其它廠商合作構建新的業務平臺;不斷調整投資策略、產品策略、市場策略……
關于陸陸續續的調整,廠商們的論調依然甚高:要走出困境、重現輝煌。例如,2012年,松下推出首款智能手機,并表示:“我們曾是相當強勁的品牌,現在是我們進入這個市場的時機了。”
盡管如此,這些調整仍舊掩蓋不了其背后的無奈。它們已經一而再、再二三的錯過了新的產業機遇,舉例而言,2010年,三星率先發布了3D LED電視,截止2010年7月,索尼、夏普、松下和東芝四巨頭也相繼推出3D電視,且充滿了無限期待,索尼認為,“2010年是索尼的3D元年,使3D電視銷售份額位居市場首位”。然而,由于在技術、步調已經明顯落后與三星,四巨頭2010年3D電視全球市場份額遠不及三星的60%。
正如平井一夫所言:時不我待,索尼將做出改變。言下之意已經透漏了“形式所迫,只能調整”的尷尬。
對手全面超車
日系巨頭與三星電子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無論是覆蓋電視、手機、家電、IT等類型的產品布局,“時尚、簡介”的產品設計,對技術的苛求,還是垂直整合的經營策略。正是因為“非常相似”,所帶來的影響也“非常巨大”。
在成長初期,三星電子一直奉索尼、松下等大佬為楷模,學習其技術和管理;2005年,三星電子一舉超越索尼,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電視廠商。如今,時局逆轉,從技術、品牌、產品到市場占有率,日系廠商已經被它們的老對手——“三星電子”全面超車。
技術方面,截止2011年,三星電子在美國的專利總數排名第二,僅次于IBM;品牌方面,三星電子在2011《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22名,位居科技公司第一名;產品方面,調查結果顯示,三星電視、手機、家電、筆記本等產品表現出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市場占有率方面,2011年,三星顯示器、手機、46寸以上電視、多功能一體機均在中國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
一旦在品牌、技術、產品等方面全面落后于競爭對手,將長期陷入被動的產業境地。
越陷越被動
現今,日系廠商甚至越走越被動。2012年4月18日,根據日本《讀賣新聞》消息,索尼正在與友達光電談判下一代OLED電視?墒牵髂岽饲八岢龅膮s是相反的規劃:“不會進入OLED市場”。
索尼恐怕也非常清楚:三星電子已經控制了OLED電視技術、材料、設備、人才整個產業鏈,三星AMOLED的解像度高,在生產工藝上有許多專利;生產OLED的材料由美國廠商獨家供貨給三星;三星控股了很多韓國設備廠商;目前三星占據了OLED面板99%的市場份額。這時候介入OLED電視,索尼無疑是將自己扔到了一個更加被動的境地。
在戰略上如此的“前后不一”,說明日系廠商已經是疲于防守,要想調度資金、資源打一個翻身仗,目前還很難看到前景。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