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自2010年上市迄今已有兩年。華平股份,這家專注于多媒體通信領域的高科技公司,憑借擁有視頻通信核心技術的領先優勢,走自主研發的創新之路和差異化的競爭之路,最終閃電IPO,成為A股上市公司,其傳奇般的經歷,書寫著高科技企業騰飛的發展神話——在業界媒體眼中,華平可謂當之無愧的新貴,不過,華平股份執行總裁方永新卻有著不同的看法。
“從目前來說,華平在多媒體通信市場,處于相對領先的地位。但是,近年來整個ICT行業的重要特質就是競爭激烈——企業之間你追我趕,也許你稍微打個盹人家就超過你了——所以,我和我們的員工都常懷如履薄冰的謹慎心態,時時謹記要團結拼搏,不斷創新。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超越,打造強大的企業競爭力。用我們的企業文化來闡述就是:創新、團結、拼搏、誠信,這已經深深根植于我們全體員工的心中。”方永新笑言,“總體而言,華平還是一家年輕的企業,或者說是一個青年,一個普通青年。”
“青年”,寄托了華平人對華平股份未來贏得更高成就的信念,“普通”,則是華平在業界自始至終保持低調態度的真實寫照。華平如一個謙虛謹慎的青年,不肯輕易展露自身的內蘊與華麗。然而,是金子總會大放光彩,華平,亦難藏其內斂的穩健與激情。
近日,企業網D1Net記者于華平股份總部采訪了華平股份執行總裁方永新先生,為業界還原一個最真實的華平。
“華平就好像一輛充滿速度與激情的車,它詮釋著未來與夢想,它以技術研發和市場銷售為核心驅動力,遵循著“市場引導技術,技術推動市場”的發展理念,持續引領著華平發展壯大。”方永新表示。
大客戶戰略的“標桿效應”
大客戶,曾經占據華平股份銷售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過分依賴大客戶容易導致業績大起大落,盈利不穩定。這一點,華平比誰都清楚。正因為華平深知大客戶市場的利弊,因此才敢落子布局,信心滿滿地推行大客戶戰略。
“為利用好大客戶市場這把‘雙刃劍’,華平提出了大客戶戰略。”方永新闡述道,“我們有針對性地選擇那些對視頻通訊或多媒體通訊需求度較高的行業,選擇該行業中具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合作。這就是華平大客戶戰略的發展思路。華平旨在通過代表性企業的行業影響力,樹立‘標桿效應’,從而以其應用的示范作用,帶動這個行業的視音頻通訊應用和多媒體通信應用的推廣及普及。”
“現在,大客戶戰略已初顯成效——華平的客戶集中度進一步下降。2011年華平的前五大客戶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比例為25.42%,下降了31.18%;2011年公司簽訂的合同數超過700份,同比增長約40%,客戶集中度進一步下降。2012年,華平計劃加大在政府、公安、消防武警、銀行、保險、醫療、建工等行業的拓展,客戶結構將更加完善。”
創新鑄就成功,技術引領市場
如今,ICT業界,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技術革新層出不窮,企業若不能與時俱進,適時創新,很可能轉瞬間便失去市場先機。
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正是華平得以引領多媒體通信市場的重要原因。
“憑借在研發領域的不斷投入和持續積累,華平已經形成了以視音頻編解碼技術、音頻處理技術、數據協同處理、智能網絡適應技術、大規模組網、監控和會議融合等行業領先的核心技術,為未來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方永新補充說,“目前,公司在核心技術方面的領先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在大規模視頻會議方面,華平的大規模組網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其打造的中國人壽全國視頻會議系統仍然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網絡視頻會議系統。
第二,在視音頻處理方面,華平處于多媒體通信企業前列。
眾所周知,與政府機關和大型國企不同,中小企業并沒有自己的專線網絡,他們建設的視頻通信系統只能依靠Internet公網進行通信,因而不得不面對中國特殊而又復雜的網絡環境,往往要承受因延時、丟包、抖動或帶寬不夠等網絡問題而帶來的音視頻品質下降的痛苦。
而華平推出的AUDEC/VIDEC音視頻引擎抗丟包能力達到了33%,可以有效減少用戶基于Internet公網通信時因延時、抖動、丟包或帶寬不夠等網絡問題而造成的音視頻質量下降的可能性,全面提高音視頻品質。不僅如此,華平還是全球率先全面支持H.264 High profile和H.264 SVC編碼技術的視訊企業之一,在1M帶寬下就可實現1080P高清視頻通訊應用;并可一次編碼可產生多種不同分辨率、幀率的視頻碼流,全面滿足不同帶寬、不同終端解碼能力、不同顯示能力的視頻通訊應用需求。
據悉,AUDEC/VIDEC音視頻引擎是國內首款音視頻引擎產品,打破了國外企業在中國音視頻引擎市場的壟斷,在國際多媒體通信領域,展示出咱中國的力量。
第三,華平開發出基于3G網絡和WIFI的無線視頻終端產品,以及基于手機和PAD類的終端軟件,這使華平的產品進一步覆蓋到無線視頻通信領域。
第四,“多媒體通信領域發展的一個重大趨勢,也是用戶部署中最大的一個難點,就是融合。”方永新介紹說,“融合的概念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不同網絡的融合,二是各類不同終端設備的融合,三是不同應用的融合。不同網絡間的融合,是指我們的產品可以在IP公網、企業專網、3G網絡、衛星網等各種不同的網絡之間實現互聯互通;而不同終端設備的融合,即是我們的產品和技術可以實現與會議設備、監控設備、桌面電腦、平板電腦、手機、IP電話等多種業務設備的融合通信,這種設備的融合,本身就是統一協同通訊(UCC)最佳的實踐;最后,應用的融合,是指我們的產品和技術能夠實現集視頻會議、視頻監控、VoIP、指揮調度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需求。”方永新不無驕傲地表示,“對于新技術,相比國內許多廠商只停留在漫談的語言層面,華平卻早已踐行。這一方面源自我們對核心技術的駕馭能力,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能夠更早、更深入地獲悉用戶需求。現在,華平已將電子白板、智能視頻分析、電子地圖、監控技術、手勢識別等技術與視頻通訊技術相結合,使我們的產品能夠應用于應急指揮、遠程培訓、遠程教育、建筑工程等多個領域。”
“我們不會因現有成績而自滿,華平將盡可能地保持技術在業界的領先地位。在多媒體通信領域,對于前瞻性技術的研發,我們也早已展開,包括智能分析、三維視頻等最前沿研究型課題在內,相應的新產品也將相繼推出。”方永新強調,“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華平絕不能滯后;新技術將不斷涌現,我們定將緊追技術前沿,繼續引領市場!”
多元性的差異化競爭壁壘
1)技術研發
“華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與產品,無論是IT市場還是非IT的傳統市場,核心技術不是哪一家公司隨便都能擁有的。特別是在IT行業,IT企業能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來發展自己的技術、產品,這就是一種核心價值,也是華平可以在市場上立足的關鍵因素。”方永新介紹,“截至今日,華平股份共申請各類專利103項,已獲得授權的專利總數達79項。其中發明專利19項。”
2)行業深度
當前,ICT業界廠商紛紛從提供產品向提供解決方案,乃至向咨詢服務轉型;從競爭慘烈的標準化市場向行業定制化市場轉變。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廠商對行業的理解深度,正是行業最有效的競爭壁壘之一。
“多年的產品銷售和開發,使得華平對我國各主要應用行業的客戶需求有著深入的了解,并且和各行業的客戶建立了長期的溝通渠道。此外,依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華平得以建立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的開發機制,從而為客戶提供針對性、個性化的定制開發服務。”
“目前,華平的產品及解決方案廣泛應用于政府、公安、消防武警、銀行、保險、醫療等行業。”方永新補充道。
3)服務體系
優質服務是企業的生命線,華平深知當今市場的這一經營理念,并在服務體系領域展開了意義深遠的建設工作。
“目前,華平已經建立了包括總部、大區、各省市在內的三級服務體系,服務網點已經擴展到31個,覆蓋了港澳臺以外的中國全部省市。同時,公司制定了規范的售后服務制度,定期對項目進行巡檢,并且和客戶主動溝通,制定明確的分級故障響應時間承諾,為客戶提供及時、滿意的服務,不斷提升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方永新介紹說,“以如此力度構架強大的服務體系,一方面是華平產品及解決方案的附加值的充分體現,讓客戶買得放心,用得舒心;另一方面,為華平下一步市場拓展奠定了基礎,這是華平繼續高速成長的重要保障。”
打造多媒體通信行業生態圈
“華平認為,視頻通訊尚處在一個非常初期的階段。為什么講到視頻通信,很多人的理解就只是視頻會議。為什么我們會挑行業,找比較有影響力的標桿企業、組織機構合作。我們是想通過這樣的實踐以及華平解決方案切實落地的應用,告訴我們的用戶,視頻通信還有多少潛力沒有發揮,它將幫助用戶提高競爭力,提高效率,創造價值乃至促進業務的增長。”方永新鄭重表示,“作為視頻通信行業的標桿性企業,為客戶創造價值、建設與合作伙伴共同發展的生態系統,是華平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目標所在。”
“我們將建設與合作伙伴共同發展的生態環境,作為多媒體通訊領域領軍企業,華平已經具備了打造這種生態環境的影響力。我們深信誠信的價值,因此,華平將始終堅持以誠信立本.此外,我們希望這個環境應該是開放的,合理競爭的,相互促進的,是為社會創造價值的,是可以提升用戶的競爭力和它的企業水平的。這個生態環境不僅將影響到合作伙伴,還將影響我們的競爭對手,甚至是我們的客戶群體。引導整個行業更關注技術的發展,更關注為客戶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服務。這,就是華平的目標所在,也是我們長期以來做事的指導方針。”
結語
對于2012年,華平充滿期待。從上市之初因為大客戶收入比例過高為人所詬病,到2011年多行業業務全面拓展,華平股份,這個風華正茂的青年從青澀走向穩健。如今,在多媒體通信領域,外資巨頭叱詫風云的境況已經不再,行業領軍企業中,新添了華平這張年輕的面孔。盡管它年輕,充滿激情,卻處處穩健,他代表了多媒體通信市場的中國力量。
眼下,大客戶戰略營銷悄然奏效,諸多行業的新客戶不斷涌現;華平的多元性差異化競爭壁壘已然建立,技術創新和行業經驗累積還在不斷強化這一優勢;服務布局已經到位,為下一步業務拓展奠定了基礎;市場方面,以“共贏”為目標的生態環境也將在2012年揭開帷幕。渠道體系建設及優化已經列入2012年議事日程。”
(編輯:沐棉花)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