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虧損!虧損!平板電視行業似已步入窮途末路,既要與傳統對手爭奪生存空間,又不得不與新對手爭奪新時代的話語權,電視巨頭們的未來在哪里?
【中國數字視聽網訊】如果你看到了夏普在2012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CES)上用一個85寸的液晶大屏演示的畫面,你大概不會否認,平板電視仍是一個高技術行業。夏普的這個分辨率是現有普通液晶電視16倍的屏幕讓高清畫質第一次在真實的維度上超越3D畫質。3D電視帶給人的感受是好像身臨其境,但人人都知道那是假的;但當你觀看夏普分辨率高達7630×4320像素的高清電視播放的抗洪搶險畫面時,你會感覺自己就在河堤邊看著這一切,電視機這個語境消失了。
但是,兩個多月之后的3月27日,就是這么一家高技術企業,卻把自己9.871%的股份作價669.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1.3億元),賣給了以代工聞名的臺灣公司鴻海集團,后者也因此成為夏普的最大股東。
在此之前,日本電子企業經歷了長達數十年的輝煌,日本科技企業也從未與外國競爭對手進行如此大規模股權交易。以高科技聞名的夏普,如果不是實在到了窮途末路,斷難想象會讓這種事情發生。
事實上,夏普展示這款屏幕的時候,也正是它爆出史上最大虧損的消息的時候。2011財年,受液晶面板業務拖累,它的虧損達39億美元。高科技企業通常意味著豐厚的利潤,而夏普所處的平板電視行業卻正在經歷全行業的虧損。夏普的這個新屏幕也沒有帶給它自己以及整個行業多少希望。
夏普的命運是同樣遭遇百年巨虧的松下、索尼等日本平板電視巨頭的縮影。松下2011財年虧損總額102億美元,創下歷史最差記錄。索尼發出預告,2011年全年可能虧損29億美元,其中平板電視業務虧損可能高達23億美元。在此之前,索尼電視業務已經連續虧損7年。松下、索尼和夏普三家虧損總額幾乎與三星電子一年的資本投入相當。
日本的家電制造企業在解釋虧損的原因時,總是會列上一條:來自亞洲其他國家的廠商的競爭。也就是說,它們被三星和LG打敗了。
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咎于日元升值。從2003年到現在,日元升值了45%左右,在2011年達到峰值時超過50%。而韓元2003年至2007年平穩貶值,僅在2008年急速升值后又在2012年恢復至2003年相當水平,這讓韓國企業在全球市場與日本對手的競爭中擁有絕對的成本優勢。2011年日本大地震導致了日企遭遇供應鏈危機,使得境況雪上加霜。
但這顯然不是全部,類似夏普在CES展出的那種高科技產品似乎也是導致夏普陷入虧損的原因之一。過度追求日本國人要求的超高品質讓夏普在韓國和中國競爭對手面前失了競爭力,它們并沒有在新興市場投入足夠資源,而且全球消費者中的大多數人并不像日本人那樣對細節精益求精,比如中國新興中產階級有一個性價比高的大液晶電視就能夠滿足了。而韓國企業三星正是靠實用主義打敗了日本巨頭。
但整件事情的蹊蹺之處在于,韓國企業也很難說是贏家,它們也正在經歷巨虧。2011年,連續10年位居行業首位的韓國三星電子虧損6.7億美元,排在第二的韓國LG電子虧損了8.84億美元。
這并不是因為人們普遍遠離了平板電視。平板電視的出貨量確實出現了下滑—受互聯網沖擊以及歐債危機等因素影響,2011年全球電視機出貨量出現了自2004年以來首次下滑,調查公司DisplayResearch稱出貨量下滑了0.3%,至2.4億部,但這顯然難以構成行業虧損如此巨大的理由。事實上,在現有電視機出貨量中占比88%左右的液晶電視銷量在2011年還實現了7%的增速。DisplayResearch稱,在未來的一年里,受新興市場強勁需求驅動,全球平板電視出貨量有可能恢復增長至2%。
但一個基本的事實是,這個行業的游戲參與者太多了。“如今電視越來越像飛機票或長途電話了。所有人都喜歡它們,但因為有太多企業提供這種服務,所以幾乎沒有一家能夠獲利。”《經濟學人》雜志在一篇報道中說。
要想知道它們之間的競爭有多激烈,走進中國的國美、蘇寧等家電零售店數數有多少廠家同時在銷售那些看上去差不多的電視機或者看看那些“直降3000元”之類的牌子就知道了。在中國,平板電視的利潤率早年能達到50%,但歷經數輪價格戰之后,平板電視全行業的毛利率已經降到3%以下。據三星電子2011年第四季財報,其2011年平板電視整機銷售利潤率僅為2.4%。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