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TCL在河南新鄉宣布重啟美樂彩電品牌,并發布了多款時尚的平板電視新品。“我們第一年的銷量目標是50萬臺。美樂的重啟,正是看準了城鎮彩電市場這個巨大的藍海。”河南美樂華納電子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甄龍信心滿滿。很多人也許沒聽過美樂這個品牌,但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它曾經是國內紅火一時的家電品牌,“千錘百煉,美樂彩電”這句口號曾經享譽千萬家。1997年美樂被TCL收購,隨后在激烈競爭中難以扭轉局勢,敗下陣來,漸漸淡出公眾的視野。
TCL相關人士表示,當前中國一、二級市場已經基本完成CRT電視向平板電視的過渡,而三、四級市場平板電視的普及則剛剛開始,預計未來五年將是平板電視大規模進入三、四級市場的黃金時期。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增長空間,所以美樂想在最后這個時刻分搶三、四級市場。從該公司的回復來看,美樂未來的主要市場將是三、四級市場,其定位為中低端品牌。
“美樂的最大優勢是性價比高。”家電行業資深觀察家劉步塵說,契合城鎮人群消費的特點,簡單地說,就是在產品質量過關的基礎上,有絕對的價格優勢。他認為,重啟美樂,意味著TCL要實現多元品牌的戰略。他說,目前彩電實行多品牌運作的,國內可以說只有TCL一家。別的企業像海爾、海信、創維、康佳、長虹,都是打著同一個品牌。劉步塵分析認為,TCL形成三大品牌的格局,一個主品牌帶動兩個副品牌,上有TCL,下有樂華和美樂,稱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它想占領某個市場的時候,比如希望打海信,就可以利用樂華和美樂兩個小品牌,把價格拉低,迫使海信產品的價格下降。然后TCL做高端,往高處走,追求盈利,低端方面全面打響價格戰。”“TCL打利潤級,其余兩個品牌打銷售級,這樣就形成一個‘高舉低打’的關系,高中低全線覆蓋。TCL正是想通過這種戰略進一步強化TCL在國內市場的領導地位。”
美樂能否“梅開二度”尚未可知,畢竟它在這個春天才剛剛起步。而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時間節點重出江湖,外界不禁紛紛將其與華星光電的面板滯銷之殤聯想到一起。美樂要給過剩的產能救火解困。目前華星光電給李東生(微博)帶來了不小的壓力,而這個壓力主要是源于產能過剩。他稱,華星光電的困局,可以用“生不逢時”來形容,華星光電于去年十月份量產,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全球面板過剩的時代來了,而且,目前彩電產業正在發生巨大、深刻的變革,從今年開始,OLED電視將開始取代目前的電視,并且會在幾年時間里面逐步取代現在的平板電視,所以,華星光電的形勢就越發嚴峻。
TCL集團此前投資245億元主導建設華星光電8.5代線,設計產能為每月10萬張玻璃基板,年產約1700萬塊液晶模組,雙月便實現量產,制造了國內面板產業的創舉。“但關鍵就是投資這么多錢,這個面板產業很有可能只能自己消化,國內企業購買本土屏的幾乎很少,他們更愿意購買臺灣和日韓的產品。巨大的產能需要找到一個出口。”行業人士稱。“所以這對華星光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未來巨大的產能怎么辦?它的解決辦法是,需要給自己找到突破口,讓自己的面板消化掉。”美樂這個時候順勢而出,便顯得尤為及時合理。
李東生日前曾向媒體透露,計劃在今年年底投資一條4.5代OLED面板和低溫多晶硅產品生產線的試驗線。然而近250億元的投資還沒收回,華星光電身上仍背著巨虧包袱,吸收資金的壓力依然巨大。對于華星光電高世代面板生不逢時、產能過剩、持續巨虧之局,陸刃波認為,重啟美樂,對TCL來說肯定是個好事情,一可以搶占市場,二能夠消耗上游面板。但是能不能達到預期目的,一切還有待觀察。
(編輯:Karl)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