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日系家電巨頭因受彩電業務拖累深陷泥潭,在今后的戰略部署中,它們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
根據日前發布的財報顯示,索尼在2011財年前三季度虧損達21億美元,夏普則在2011年前三財季虧損23億美元,松下前三季度虧損也達到了13.5億美元。松下、夏普被業界認為創下“歷史上最為難看的虧損紀錄”,索尼也是連續第四年出現虧損的狀況。
東芝和日立雖未籠罩虧損的陰影,但盈利狀況也不容樂觀,因為它們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大幅下滑。其中,東芝第三財季虧損106億日元,并將全年的盈利預期從此前的3000億日元下調至2000億日元,日立則是第三財季以及全年的凈利潤都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下滑幅度分別為45%和16%。
有分析認為,面對嚴峻的市場形勢,日系家電巨頭在未來不但要對原有虧損項目“止血”,還要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來“造血”,同時還要面對三星、LG為代表的韓系廠商的沖擊,因此未來形勢堪憂。“虧損額度會減少,但要翻身至少要三五年。”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
曾經風光無限的日本家電制造已經處于一個十字路口,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挽救頹勢。
都是彩電惹的禍
日系家電巨頭盡管此時遭遇歐債危機引發的全球性經濟衰退以及日元匯率上漲,日本大地震以及泰國洪災對供應鏈等的不利影響,但業界普遍認為是彩電業務的萎靡不振造成了它們如今的窘境。其中,夏普在其《財務結果預測和鼓勵預測修改的通知》中就提到,液晶彩電比預期價格下跌也影響其財務業績。
為扭虧,各大日系家電巨頭紛紛將電視業務作為未來改革調整的重點。松下集團總裁大坪文雄面對松下慘淡的財報表示,為了強化收益能力,將對利潤貢獻率不大的電視機生產、半導體業務實施瘦身計劃;索尼則在公布2011年第三財季報告的當天宣布人事更替,任命平井一夫為候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此后,平井一夫在發表施政演講時表示,索尼接下來的重點課題,是進一步強化支撐消費電子業務發展的數字成像、視頻游戲以及智能手機業務,并要重振平板電視業務。
落實在具體行動措施無非是調結構、減產能、擴外包等。夏普意圖將本土強勢的白電產業轉移至中國,改變此前過分依賴液晶產業的情況,為此也將曾主管中國區業務的菅野信行于2010年4月從本土調至中國重組業務。日立公司近期宣布,到今年9月底將停止從1956年開始的電視機制造業務,計劃將該業務全面移交給中國等海外生產廠家,以求降低成本強化收益結構。同時,它在其“中國事業戰略2015”計劃中將豐富空調變頻產品的種類,以期提高銷售額。松下則計劃停止位于日本兵庫縣尼崎市的第3工廠等離子電視面板生產線。
作為日系企業在彩電業務的最大競爭對手——以三星為代表的韓國企業在彩電方面上升勢頭正旺。根據市場調研機構NPD分析顯示,去年在美國3D液晶顯示器(LCD)電視機市場上,三星電子和LG電子的市場份額合計從第一季度的56%增加到第四季度的73%,增幅達到17個百分點。相比之下,索尼、松下、東芝、夏普4家日本公司的市場份額合計從第一季度的43%大幅下滑至第四季度的25%。
陸刃波認為,近年來,日本家電企業在技術方面相比韓國企業進步不大,尤其是在電視業務上無力與韓國企業競爭。據了解,在最新的OLED面板技術研發上,韓國企業已經走在世界前列,三星和LG均在2012年CES展會上高調推出55英寸OLED電視。
當韓國企業在高端對日本同行實施封堵的同時,中國的國產品牌在低端市場上的表現也將壓縮日本企業的“翻身”空間。
在國內市場方面,三四級市場已經成為各大品牌的主要戰場。根據蘇寧內部的銷售數據并結合中怡康的測算顯示,一線城市市場的液晶電視銷售金額與2010年同期相比下降7.5%;在三四級市場,液晶電視銷售金額的增長狀況則較為良好,分別為12.5%和14.9%。據創維廣東公司總經理鐘志峰介紹,在三四級以及農村市場,國產彩電品牌的價格和渠道優勢非常明顯,外資品牌難以抵擋。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