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隨著4月1日面板關稅調整步伐的臨近,外資彩電品牌首度采購中國大陸產液晶電視面板。財政部日前發布通知稱,自今年4月1日起,我國進口32英寸及以上不含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板將取消3%的暫定稅率,恢復到之前的5%.與此同時筆者獲悉,不僅是代工企業,彩電整機中的外資品牌也開始了中國大陸面板的采購。
奧維咨詢總經理喻亮星表示,隨著關稅提升,以及大陸面板的良品率上升和產量的逐步開出,這個現象是正常選擇,中國大陸面板廠的產品會逐步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三星率先采購中國大陸產面板
據韓國媒體報道,三星電子今年將從深圳華星光電(COST)采購電視液晶面板。三星在中國、中南美等主要新興市場推出某些英寸的液晶電視將搭載華星光電面板。據稱,三星電子今年將從華星光電采購70萬片電視面板,目前兩家公司正在對面板品質進行評測。這也意味著三星從海外采購零部件的開始。三星電子有關人士稱:“有關LCD面板的采購事宜屬于商業機密,不便對外泄露。”
三星電子中國方面對此則表示,還沒有相關方面的消息,不方便評論。
面板研究機構群智咨詢研究總監李亞琴表示,之前外資品牌在華有PAD、智能手機等小尺寸面板的采購,液晶電視面板的采購這是第一次,不過,其根據監測分析,目前采購量還不是很大,主要集中在32英寸,預計進入二季度,采購量會有所放大。據其介紹,率先采購的是三星,其他品牌企業也在考慮在華采購事宜,包括LG、索尼、東芝、夏普等。夏普中國有關負責人表示,已經將關稅調整一事報告給總部,總部目前還沒有就此給出指示,不過其表示,夏普在華宣傳的一個亮點就是“日本原裝屏”,即使在華采購,生產的相應電視也不一定就是要在中國銷售。
目前,國內的京東方合肥6代線、北京8.5代線、南京中電熊貓6代線、深圳華星光電8.5代線分別投入了生產。其中,中電熊貓和深圳華星都有外資合作背景,前者的液晶面板六代線,在建設中植入了夏普十代線技術,后者則是TCL和三星交叉持股運作,15%的股權歸三星持有。根據奧維咨詢(AVC)提供的信息,按中國大陸面板廠現有產品規劃,目前已有成熟的32英寸產品量產,馬上會有37英寸的Cell出售,隨后在今年第二季度末之前46英寸,最晚第三季度55英寸都會出來。因此隨著此次稅率的調整,更多的彩電整機企業必將加快與中國大陸TFT高世代線屏廠的供應鏈合作。
李亞琴表示,關稅的調整有利于大陸面板廠的產能消化和市占率提升。雖然這次調漲的是不含背光模組的顯示板,幅度也只有2%.但在目前這個面板行業的微利時代,這個漲幅的效果也會逐步顯著。
外資面板企業再承壓
據了解,在中國大陸采購面板,價格方面并不會有明顯的差異,畢竟面板價格目前已經接近成本線,不會有多大的折讓空間。在華采購的優勢在于規避關稅,以及本地化生產,減少物流成本等。
現在隨著關稅的提高,國產品牌份額的上升,下游出口也比較順暢?蛻舫藝鴥炔孰娖髽I,逐漸擴散到了越來越多的代工企業以及外資整機品牌。京東方副總裁張宇表示,目前還看不出關稅調整對于客戶來源方面的影響,預計一段時間后才能看出具體效果。據其介紹,京東方具備多條生產線,很早之前已經注意客戶來源的分散性規避風險,大中小尺寸產品均能提供。
對中國大陸產面板企業的利好,同時意味著臺韓面板企業的利空。李亞琴表示,對于臺韓面板廠來說,全球范圍內的終端需求尚未回暖,面板價格仍面臨下行壓力,連續數季虧損未獲得改善。今年中國液晶電視市場將占有全球23%的份額,關稅上漲對于外資廠商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這也推動著外資面板廠商盡快做出調整。李亞琴預計,短期內外資面板廠在提供不含背光模組面板的策略和步伐上會有所調整。因此勢必將影響到整機廠的成本。
據了解,面板占有電視整機材料成本60%以上,但在以不含背光模組的面板的模式下,整機廠通過自主采購和一體化設計和制造,面板的成本占比可下降10%左右。也因此,催生了OPENCELL模式。國內電視廠如TCL、長虹、海信等紛紛建設背光模塊廠,并且大多將背光模塊廠設在自身的電視組裝廠內。面板供貨商做出OPEN-CELL后交給電視廠,采用一條龍模式生產:將背光模塊及后段電視一起組裝,OPEN-CELL面板加上背光模塊組成面板模組后,再與主板、電源板、結構件等組合,以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如今,不含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板關稅率也調高到5%,和含模組產品的稅率同樣高,在此條件下,李亞琴分析,外資廠商可能會放棄一部分OPENCELL。
外資或加快面板廠搬遷步伐
此外,本次關稅調整也將加快外資面板廠本地化轉移的步伐,受到需求低迷和經營虧損的壓力,面板廠均放緩或擱置原有的國內投資計劃,關稅的調整將間接促使外資廠商重啟或加快這一計劃。
奧維咨詢分析指,這次與其說是關稅“上調”,不如說是針對原定關稅的“恢復”,其核心體現在“取消原有優惠方案”上,因此后期仍然存在關稅進一步上調的可能性。就三星蘇州、LGD廣州、龍飛/友達昆山等這幾條產線,奧維分析,臺韓投資方都會將各自現有的產線搬移至大陸,“產線搬遷的方式一來可以有效利用當前各自的富余產能,二來可以加快大陸產線的建設周期,預期均可在2013年前后進入量產狀態。”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