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將薄如紙片的電視機卷起來攜帶出行,汽車擋風玻璃上能看到導航地圖,電腦屏幕多角度觀看顏色不變……這就是OLED帶來的奇幻感覺,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對顯示技術的巨大革新潛力使其擁有“夢幻顯示”之美稱。伴隨著全球范圍內愈演愈烈的OLED產業競爭局勢,我國OLED產業已步入一條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現實之路。
架起通往夢想的堅實階梯
“無論我們將有所作為,或竟是無所作為,較之其他感覺,我們都特愛觀看。”亞里士多德如此評價人類的視覺天性。這種天性作為人的本質要素之一,不僅催生了藝術與文化的絢爛,更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飛躍。當人們還未完全走出LCD取代CRT的科技震撼時,新一代顯示技術OLED已經披著夢幻霓裳翩然而至。然而,究竟該如何走近這一夢想,恐怕是所有市場主體在爭相布局之下,首先思考的問題。
應該看到,我國LCD產業在國家政策和市場優勢的支持下獲得了穩步發展,并大有后來者居上之勢。但當日韓企業紛紛調整布局轉攻OLED之時,我國LCD產業陷入兩難,一些剛剛投產的普通液晶面板生產線的企業更是處境尷尬。
不論是認為OLED能在短時間內全面取代LCD的高調論,還是質疑OLED能否很快帶來顛覆效應的保守論,OLED代表未來顯示技術方向的特質毋庸置疑。事實上,OLED本身與LCD存在極大的技術關聯性和承續性。國外顯示行業巨頭之所以能夠走在OLED產業前端,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前代技術基礎的雄厚。因此,OLED與LCD之間,不是取舍問題,而是過渡問題。
成熟定位OLED與LCD的關系,能夠克服技術升級初期不必要的焦慮。但同時還應注重發展步伐的加速,著眼于OLED產業發展的長遠布局。這種布局應當是在國家層面科學合理的統籌規劃下,在有力的政策扶持和充足的資金支持下,產業內各主體能立足自身實際最大程度發揮自身優勢的集成式、互動式體系,以避免新興產業容易出現的一哄而上、資源浪費、后勁不足等問題。簡言之,就是一種在承接前代產業資源同時吸納聚集新資源的梯度布局模式。
以索尼為例,在韓國企業火熱進軍OLED的形勢下,它不逐風潮地推出直下式發光二極體背光源液晶電視以抗衡OLED電視,但在同時又緊鑼密鼓地進行OLED技術研發,呈現出企業主體梯度布局OLED發展的穩健和睿智。
對于我國而言,我們通過科研攻關掌握了OLED的關鍵技術,突破了顯示技術總是尾隨人后的尷尬處境。因此,在多數人眼里,OLED不僅是一個凝聚科研人員心血的技術夢想,更是一個肩負國人期盼的產業夢想。這一夢想的實現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們架起一座以深刻的技術規律認知和全面的產業布局謀劃為框架的堅實階梯。
產業高地的爭奪
超薄、高對比度、低功耗、無視角限制、響應速度快、易于實現柔性顯示等優點,將OLED推向第三代顯示技術的寶座。與第二代顯示技術LCD(液晶)相比,第一代顯示技術CRT(陰極射線管)普及推廣速率明顯加快的產業規律,可以預見OLED將迎來更快的發展速度。
長期以來,上游技術受制于人導致我國顯示產業總是處于追趕狀態,此種情況下,OLED被視為一個趕超拐點。2008年,由維信諾公司自主設計的國內首條OLED大規模生產線在昆山產業化基地建成投產,實現了我國OLED產業從無到有的跨越。目前,該公司PMOLED(被動式有機電激發光二極管)出貨量接近全球第一,并研制成功12英寸AMOLED(主動式有機電激發光二極管)顯示屏,標志著我國AMOLED技術正式進入“大屏”時代。
令人欣喜的產業佳績來自于10余年的基礎和應用研究。由清華大學和維信諾公司共同申報的“有機發光顯示材料、器件與工藝集成技術和應用”項目榮獲2011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項目共獲授權發明專利49項,其中國際專利7項,完成一項國際標準、兩項國家標準和一項軍用標準的制定,為大尺寸OLED電視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該項目負責人、清華大學副校長邱勇介紹。
目前,維信諾、上海天馬、京東方、四川虹視、彩虹集團等國內企業都在抓緊推進OLED核心技術攻關,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然而,關鍵材料依賴進口、產業鏈不完善、缺乏配套能力較強的龍頭企業等問題依然是我國OLED產業發展的擋路石。有專家預測,未來5年至10年內,全球范圍內OLED將迎來爆發式增長,這也必然要求我國OLED產業發展步伐的提速。
虛實結合的博弈
目前,韓國、日本、我國臺灣地區以及內地是顯示技術及產業的聚集地。在2012國際消費電子展上,三星與LG高調展示55英寸OLED樣機,并稱將在2012年下半年投放市場,為掀起全球范圍內的OLED產業競爭再擂戰鼓。三星近期宣布將分拆LCD平板顯示器業務成立一家獨立的子公司,新公司可能與三星移動顯示部門合并,用以主攻OLED技術。2012年,三星的8代OLED面板生產試驗線將投產,這意味著三星在OLED面板領域投資將超40億美元。LG也計劃在2012年上半年投資8代OLED生產線,用于量產55英寸的OLED電視面板。
日企方面,索尼和東芝宣布將正式投產OLED電視,松下、佳能和日立也擬建立合資公司共同發展OLED產業。相比韓企的“來勢洶洶”,日企發展OLED產業的態度相對低調。在2012國際消費電子展上,索尼推出直下式LED TV―Crystal LED Display,其在厚度和色彩飽和度上可與OLED電視一決高下,再加上價格優勢,被業內稱為OLED的“勁敵”。有專家稱,日企在OLED發展上表現出的一定程度上的迂回和隱蔽,很有可能是對競爭對手投放煙霧彈,待其技術成熟后再重新積極參與競爭。
如火如荼的虛實博弈使OLED產業熱度再次升溫。目前,全球范圍內參與OLED市場競逐的廠商約100家,總體上處于由技術研發邁向產業化的初級階段,且大部分集中在小尺寸PMOLED器件,能夠量產代表OLED技術方向的AMOLED器件的公司仍居少數。此種背景下,擁有良好產業化基礎以及巨大市場潛力的我國OLED產業奮力一搏、搶占制高點的內驅力勢必強勁。
未來勝出的機會
2011年年底,國內首款12英寸AMOLED全彩顯示屏的研制成功振奮業界。但當國外55英寸OLED電視亮相時,大家的緊迫感再顯:我國的OLED技術落后了嗎?
邱勇解釋:“12英寸相比55英寸的確存在較大差距,但是它表明我們已經掌握了關鍵技術。之所以存在這種差距,是因為國外OLED產業發展借助了其半導體產業基礎。比如,要把液晶產業做大就必須把液晶技術和半導體技術結合在一起,而由于我們的半導體技術落后,所以TFT-LCD主要依靠進口。OLED的發展恰恰是由于我國半導體產業基礎不強影響了整個產業的發展。”
“顯示行業技術含量大、投入高、競爭激烈。對于中國而言,前面兩代顯示技術主要是引進,所以我們在追求新技術的同時,也應追求一種新的發展模式。”邱勇說。構成這種新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對于科技資源的整合運用。“我們通過引進不同學科背景的專業人才,創新性地突破了OLED基礎研究中的學科交叉的瓶頸。值得一提的是,‘有機發光顯示OLED材料、器件與工藝集成技術和應用’項目在走出實驗室產業化的過程中,又促進了清華大學相關學科專業的發展,形成了良性互動。”維信諾公司副總裁、清華大學博士張德強介紹。
2011年6月,國內19家OLED企事業單位共同發起的中國OLED產業聯盟成立。聯盟聯合主席之一、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勇表示,聯盟將整合國內產學研各方面資源,聚集材料、裝備、器件、整機全產業鏈優勢。“OLED的發展最終在中國。我們非常難得地在顯示行業擁有了自己的領先技術,這是我們在這一戰略新興產業中獲得競爭優勢的機會。”張德強說。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