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3D立體顯示技術是顯示技術領域的重大變革,將直接促進數字音視頻全產業鏈的更新換代。由3D顯示技術帶動的3D產業的發展將輻射到電子信息產業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產業升級的必然要求
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人民群眾不斷提升的數字文化消費需求,消費視聽產品正逐步向“高清化、網絡化、3D化、云計算”的方向發展,數字電視3D化是順應這一歷史發展規律的必然結果。
目前,國家宏觀環境正在促進數字視聽產業轉型———我國經濟發展方式正逐步從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積極培育、數字電視和三網融合政策的進一步貫徹落實,將為3D數字電視和數字家庭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機遇與挑戰并存
2012年元旦,中國首個3D電視試驗頻道的開播為中國3D電視乃至3D產業的發展開了一個好局,3D登上了受眾最廣泛、內容最豐富、運營規模最大的電視舞臺。至此,中國3D電視的發展進入快行道,不但使目前處于滯后狀態的3D內容制作迎來嶄新的發展機遇,也將促進3D電視終端消費市場的蓬勃發展。
然而,3D電視產業鏈較長,涉及內容制作、傳送、接收、播出、軟件、終端顯示、應用與運營等諸多環節。因此,要想在較短的時間內打造出一個較為合理和互相匹配的產業鏈環境仍存在很多困難。尤其是產業鏈上距離消費者最近的3D電視終端環節,面臨著產業轉型升級、核心配套器件缺失、企業普遍利潤微薄、技術能力積累不足等問題,難以適應核心技術快速發展所帶來的挑戰。
國內外經濟形勢和3D電視產業形態也為我國3D電視終端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目前,3D電視產業基本上形成了面板由韓國企業、我國臺灣企業主導,技術專利以日本、韓國企業占優的格局,盡管我國大陸3D電視企業在終端市場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但是對3D電視核心技術的掌握仍顯不足,擁有的專利主要集中在應用型技術領域,其數量和質量也都難以與日、韓企業相抗衡。
企業向上下游延伸
作為最先在市場上獲得成功的3D消費類電子產品,3D電視對3D產業的帶動作用是不容忽視的。預計今年中國3D電視的銷量將超過1500萬臺,進入快速普及期,而與3D電視相關的產業鏈配套能力、信息服務創新能力也將在巨大的用戶需求中得到提高。
目前,數字電視產業發展模式正發生著重大變革,4C(計算機、通信、消費電子、內容)融合的不斷推進將促進數字電視產業從單純整機生產向上游高附加值領域延伸,從產品制造向內容服務、運營服務和生產服務等領域滲透。產業集群正加速從成本導向型向創新驅動型升級,生產與服務融合、軟件與硬件融合的趨勢愈加明顯。3D電視產業面臨的也不再是單一產品“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的問題,而是一個“系統融合推進發展”的課題。因此,企業應著眼于建設包括產品制造、內容服務、運營服務和生產服務等在內的全產業鏈。
彩電業轉型升級專項工程的目標就是推進彩電整機企業向芯片、軟件、背光、模組、面板等上游領域延伸,支持國家規劃布局的高世代TFT-LCD、PDP、新型OLED面板生產線建設及其配套產業建設,支持為彩電產業配套的核心芯片、軟件、關鍵器件、一體化模組、專用設備等的研發及產業化,推動產業向網絡化、智能化和節能環保等方向發展,支持3D電視、智能電視、超高清電視及交互式軟件平臺的研發和應用,鼓勵彩電企業進行商業模式、服務模式創新,支持彩電終端產品與內容服務融合發展。
不難看出,3D電視企業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一方面,企業要掌握數字電視的核心技術,在數字電視SOC、嵌入式操作系統、中間件、人機交互、新型顯示、模組驅動和可信安全等領域掌握關鍵技術,在先進的數字電視傳輸、音視頻編解碼、數字家庭的互聯互通與服務協同等方面力求突破。同時,企業應該抓住機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逐漸從外圍向核心領域邁進,尤其應重視在3D電視基礎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和專利布局。對一些前沿技術如裸眼3D技術,企業應加大研發力度,爭取實現突破。
另一方面,企業可以加大在軟硬件融合和生產服務融合方面的嘗試,推動應用模式的創新,不斷培育開放、融合的業務形態和應用環境,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
內容促進終端發展
3D內容是3D產業發展的重要催化劑,3D數字電視是3D產業發展的排頭兵。中國3D電視試驗頻道的開播為豐富3D內容打下基礎。隨著越來越多的3D節目被制作出來,消費者對于3D電視機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
面對彩電業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3D電視企業應該以更加寬廣的視野,迎合數字電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積極向上下游拓展,爭取更大的發展空間。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