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當瀏覽2011上半年財年(4月至9月)的綜合財務業績時,你就明白日本的電子巨頭公司正面臨的嚴峻形勢。
日本八大電子企業巨頭(日立、松下、索尼、東芝、富士通、三菱電機、NEC公司和夏普)的總銷售額下滑至21.154萬億日元,同比下降4.6%。其中營業利潤為4849億日元,大幅下降41.7%,累計凈虧損805億日元。整個行業陷入經營赤字。
2011整個財年(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的經營業績同樣糟糕。其中六家企業,由于第一季度業績不理想,在三個月內均下調預測業績數據。而八家企業的總營業額、經營利潤以及凈利潤都將遠遠低于去年同期水平。
現狀:彩電業務成為虧損重災區
日本的電子產品制造商的慘淡表現,可以歸因于多項因素。
首先是日元走強,這已經產生了重大的負面影響。從2011財年開始,美元兌日元有望維持在85一線。相反,美元兌日元暴跌,加重了日本企業負擔。
第二,全球需求放緩。主要是受歐債危機和美國經濟恢復緩慢影響,去年日本東北部地震和海嘯的發生也對當地經濟造成影響。此后,2011年7月24日,日本全國除地震重災區宮城縣、巖手縣和福島縣外(該地區模擬電視廣播終止日起推遲到2012年3月底)由模擬電視信號全面進入數字電視信號,導致日本國內小尺寸平板電視價格急劇下滑。即使在消費旺季的新年假期,零售商預計日本國內平板電視市場將較2010年度下降6成左右,回落到金融危機之前的低水平狀態。
2010年,日本國內平板電視出貨量為2519萬臺,比前年增長84.9%,刷新了歷史紀錄。但這種繁榮是在家電環保積分制度的刺激下實現的,當年各月的平板電視出貨量均維持在較高水平。2012年可沒那么幸運,業內人士預計,2012財年某些地區銷售量將下滑至100萬臺。
第三個因素,越來越便宜的零售價格。平板電視的價格,將在全球面板供應量過剩背景下繼續下跌。而以三星為代表的韓國企業以低價位率先搶占美國市場。
數據顯示,去年在美國3D液晶顯示器(LCD)電視機市場上,三星電子和LG電子的市場份額合計從第一季度的56%增加到第四季度的73%。相比之下,日本電視機制造商索尼、松下、東芝、夏普4家公司的市場份額合計從第一季度的43%下滑至第四季度的25%。
一段時間以來,彩電業務已成為日本電子巨頭虧損的重災區。作為全球最大等離子生產商的松下,不得不面對等離子全球份額日漸下滑的殘酷現實而縮減產能。去年10月底,松下宣布將四家等離子工廠“四合一”。夏普也將原本生產大尺寸液晶面板的龜山工廠轉型,停掉50%液晶面板的產能,轉而增加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的生產比重,以應對智能手機及平板終端猛增的需求。
電子公司還開展了公司內部重組,包括裁員、精簡業務基地。此外,公司紛紛將生產轉移到海外,聘請其他公司人員來處理產品設計并組建生產委員會,這被稱為“原設計制造”。 而這些改革努力,包括固定資產重估,都需要巨資。
日本最大的商業游說團體、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指出了日本企業將面臨六大挑戰:日元匯率不斷飆升、高企業稅、貿易自由化落后、勞動法規、溫室氣體減排政策和地震后嚴峻的電力供應。
機遇:智能電視帶來利潤新商機?
即使電視業務已拖累盈利,日本領先的電子公司發現在隧道盡頭依然有曙光。
例如,除了去年受災的三個縣,日本普遍家庭已經完全切換到數字廣播。這就是一個機會,讓電子公司可以提供新的服務,開拓一個新的市場。超過80%的索尼BRAVIA液晶電視配置了標準互聯網連接終端。目前,只有大約15%的用戶通過他們的電視連接到互聯網,但索尼預計,2012年3月底,這一數字將增加30%左右。公司希望,到2015年這一數字能高達75%;ヂ摼W電視讓觀眾可以在線觀看視頻和訪問其他網上服務。市民可以用Skype免費通話,通過手機或電腦遠程操控互聯網電視。在未來,電視很有可能作為家庭能源管理系統,管理家庭用電、太陽能發電、家庭安防終端以及攝像機監控系統等核心終端。
這些面向互聯網時代的電視通常被稱為“智能電視”。擁有全球最好的寬帶基礎設施,日本在這個市場相對具有優勢,這也使海外企業很難與之競爭。這意味著,如果日本廠商可以迅速建立業務模式,加速運行速度,積累必要的訣竅,他們應當能很好將其推廣到未來的國際市場。
展望:電子“一體化”服務
日本電子巨頭另一競爭優勢是,他們能將所有產品相互關聯。許多日本的電子公司,包括松下、日立、東芝都能夠提供全面的產品范圍,從數字家庭設備到家用電器如洗衣機和電冰箱,他們還可以將它們鏈接到各種技術,包括能源、控制、IT、網絡技術。
松下未來的一個概念,涉及一個“一體化”的系統。它將所有的電子設備匯集到一個家庭,一棟建筑,一家零售商店中。從長遠來看,松下還有更高的愿景,將這種集成覆蓋全社區,創建一個“智能城市”夢想。
在許多情況下,日本電子企業一直善于零部件以及材料的生產,而不是成品制作。這也是日本電子公司能夠保持其盈利能力的關鍵。日本制造工藝實力,更多的不是依靠制造本身,而是來源于最先進的技術。這些技術是通過研究和發展創造出來的,使得日本企業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即使多家企業下調其未來的銷售目標,但是這些公司都未采取行動削減研究和開發的力度。這進一步證明了日本制造工藝的優勢。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