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愛好音樂和大片的朋友們,沒有不知道北京新街口和平安里的。那時,多達數十家音響商店擠在窄窄的街道兩邊,平安里一帶就是音響圣地,類似于如今的中關村。從HiFi到影院,只要你愿意找,什么牌子都有。但現在再去看看,那些風光一時的音響商店,基本都被樂器店和飯館代替了。
音響衰敗了?沒人買音響了?事實上,今天朋友們的家里,音響設備毫無疑問要比以前更加普及。但是,我們已經很少去平安里這些相對專業的音響商店買東西。國美大中音響這些地方,BOSE、JBL賣得很好。當人們不再將音響當作神秘的高技術玩意,音響自然就回歸“家電本色”——僅僅憑借價格和品牌,以及一些簡單的功能名詞吸引消費者。從月薪8000的店員嘴里云山霧罩的這個參數那個指標,將消費者侃得崇拜之情如滔滔江水綿延不絕的時代,真的已經不復存在。
實話說,音響之間,差別其實滿大的,至少遠沒有電視和電腦的同質化問題那樣嚴重。前段時間在視聽室里聽了一些從2000元到2萬元的音響和音箱,好的還是那樣清脆悅耳,淳厚動人,差的依舊干癟貧瘠,力不從心。
然而我們的大多數消費者朋友卻懶得再去計較那些什么參數,什么指標了;蛘呤窃诜1812序曲時,我的音響能不能辨別出那個炮聲是不是真的!也難怪他們!同樣是一套好音響,在四周白墻的客廳(而不是吸音毯的視聽室),效果確實大打折扣。再要提防著別吵到鄰居而不敢開大音量,自然也沒法感受到低音的深沉。如果再想想那些不怎么龐大的客廳——沙發靠著這面墻,電視靠著那面墻(是不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這樣布置的?),就算給一套頂級的家庭影院,當環繞箱子不得不呆在腦袋或者手邊,您能感覺到導彈從頭上呼嘯而過?
這就是我們現在大多數消費者的真實情況!因為更多的人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更少的人崇拜那些自己不懂的技術參數,所以,平安里一帶衰敗了。但我不否認超音波音響花園還是會吸引一些頂級的發燒友和家居豪華的有錢人。這里賣的天朗音箱和馬蘭士功放不大在大中國美這樣的地方現身。平安里一帶音響商店的衰敗,不是音響衰敗,恰恰相反,當這些玩意走向千家萬戶,讓更多的人聽音樂,看大片,而不是個別發燒友的炫耀品,這才是音響的真正繁榮。
(編輯:石頭)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