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幾十年,音樂界為了提供更好的音質,全面展開了一次又一次嘗試。早期CD數字錄音上的粗糙音質見證了唱片工業更強調隨機讀寫的方便性和便攜性,而不是滿足音樂發燒友的主張。專業音響業使用了數字算法代替模擬算法后,CD的音質就開始變得更出色。在CD之后的每個意圖提高音質的創新或許都達到了目的,但卻沒能引起消費者的興趣。
上世紀90年代,支持立體聲更可容納多達5.1聲道環繞聲音頻的DVD-Audio,以及采用Sony至今仍領先的DSD錄音技術(1bit比特流取樣方式的直接比特流數字編碼技術)錄制的SACD等格式,都比標準的44.1kHz CD的音質有大幅度提高,但消費者卻不買賬。
那以后發生了很多事。對入門級用戶,以文件形式制作和發布高質量音樂的工具得到改善。MP3開發者Fraunhofer Institute宣布與德州儀器公司合作,在TI的DSP平臺上實現了Mpeg環繞音頻流。使用該技術,互聯網廣播商和其他流音樂服務可以在低至64kb/s的碼率上提供5.1環繞聲體驗。環繞聲的六個音軌會通過編碼器縮混成立體聲雙音軌和一個元數據音軌,為解碼器提供正確的時間、一致性、空間性和其他參數,以便為聽者重建環繞聲效果。
聽覺體驗也正在超越耳塞式耳機時代,變得更完美。最明顯的例子是一款出色的頭戴式耳機Beats by Dr Dre。雖然這款產品并沒有讓森海塞爾和鐵三角感到不安,但是它僅僅通過覆蓋整個耳朵從而建立起低頻聲場,就極大的提升了回放效果,這是耳塞式耳機做不到的,Beats的售價也達到150到300美元。
這是否表明音樂產業愿意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提高產品音質上呢?音樂制作人James Iovine似乎是這樣認為的。他去年曾對金融時報說:“Beats不僅是一個耳機,也是一個改善音樂生態系統的好主意。”當時他還在操作他的Interscope廠牌的一些唱片發布,采用了高解析度的256kb的AAC格式文件,如同ITunes在2007年開始做的那樣。
主流的唱片廠牌之前沒有在高解析度音樂上做更多投資,一個原因是它們沒有把高解析度音樂看成一個大規模市場現象。但現在即使是這些廠牌也開始支持高質量音樂的在線下載網站HDtracks,該網站可以提供多種文件格式和文件尺寸。華納音樂集團和環球音樂集團都給予其內容許可。
其他旨在提高音樂音質的技術和產品也在快速發展。例如,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Fidelia軟件,是MacOSX系統上的一款優秀的桌面音樂播放器。它支持FLAC、Apple Lossless、AIFF、WAV、AAC、Ogg Vorbis和CAF(Core Audio Format)等多種格式。
流媒體是當前最主要的發布形式。音樂流服務Spotify已在7個歐洲國家獲得了成功,并于今年7月登陸美國,其最高檔次的付費訂購也包括一個高解析度流的選項。
一批企業強調更好音質音樂的概念,這表明有一個正在成長的非,F實的市場。這是個專業音響廠商和用戶都可以得益的現象,這對誰能比對那些以使音樂更動聽為己任的人更好呢?這是一個跟上積極趨勢的好機會,世界上像這樣的雙贏機會能有幾回呢?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