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先認識下什么叫做公共廣播行業,360行,行行出狀元。在這360行中,就有一個行業叫做公共廣播。這個行業的最終明確是艱難的,是漫長的。在過往中,這個行業曾經是廣電行業的附屬,是音響燈光行業的雞肋;是安防行業的外延;是裝修行業的弱電分支;是大弱電行業的盲腸。產品多,金額小,弱電安裝最后一項,經常被忽視,被省略,被砍掉的一個部分。公共廣播人曾經的艱難、困惑,罄竹難書。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經濟的發展,隨著建筑行業的規范在超市,機場,車站,商場,學校,公園,游樂園等等場所被視覺的沖擊震蕩的時候,終于發現,聲音的重要性。在火災,地震,村村溝通,派出所治安聯防,平安城市的需要等等。公共廣播行業隨著行業規范和行業標準的出爐,正式成為一個名正言順的行業了,在這里首先代表廣播人對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廣州聲雅公司和所有參與編制的人員致以深深的感謝。
既然已經是一個行業,那么行業狀況如何?是每一個廣播人,每一個工程商都關注的,以下對行業狀況就我所知,做個簡單的概述:
萌芽期:1998年—2002年。
成長期:2003年---2006年
整合起:2007年---2010年
成熟期:2010年-----------
在萌芽期,已經開始出現眾多的品牌,如迪士普,聲浪,中電,更有國外品牌的先導,如飛利浦,拓瓦。在那個階段,眾多的廣播還停留在擴音機加大號角的時代,已經有一部分學校,機場,車站開始了最初的廣播。
成長期,逐漸形成了進口品牌在第一集團,國產品牌緊隨其后的局面,國產品牌也逐漸拉開了梯次,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廣州聲雅,廣州升和,廣州滕高為第一個梯次,廣州西派,中山中訊,上海旗勝,寧波多元等等為代表的第二梯次;以廣州鐵騎士,深圳埃諾基,廣州海欣,廣州貝聲,杭州環球,江蘇南鯨,揚州風雷等等為代表的第三梯次,還有數量眾多的,單做揚聲器,單做功放,提供各種OEM產品和醉心于外貿的很多廠家作為行業的補充。
在整合期,逐漸品牌開始就很多很多了,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存在廣播品牌大院在一千個左右,單真正能在全國鋪開市場,或者哪怕在局域性德強勢品牌不超過十個,廣播行業逐漸開始走向理性。但同時,行業內頁出現了很多存在的問題,比如幫著那些強勢品牌一起風雨拼搏的經銷商和代理商被廠家無情的拋棄了。新進入的代理商和經銷商發現無所適從,新開辟市場吧,成本太高,未來不明顯。不投入吧,就只能是死,進入就是等死。強勢廠家的渠道扁平化,讓經銷商直接面對行業巨頭工廠的競爭;而執行渠道模式的巨頭又開始了多品牌戰略,自己打自己,整合的過程,應該是廠家源頭的整合,對于廣大的行業經銷商確實一種實實在在的傷害。對于工程商來講,也是存在著巨大的隱患。無論那幾個廠家如何努力,總不可能覆蓋所有的工程商,眾多的品牌介入后,基本都在執行直銷和扁平化的渠道,讓工程商對于產品,系統,質量,服務等等利益休戚相關的方面頗受損失,并對很多很多的廣播廠家、商家失去了信任。雖然最后從萬軍中殺出的幾個少數廠家和商家是收益的,卻對整個行業,整個產業鏈構成了巨大的傷害。
成熟期已經來臨,在這個階段,無論是甲方,工程商,代理商都非常的理性,不再因為廠家的忽悠式宣傳而輕易動心,看產品,看系統,看功能,看質量,看服務正在讓整個行業越來越走上良性的循環。行業不再是幾個少數高端廠家的天下。隨著技術的越來越成熟,重質量,重服務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市場也越來越多元化,需求越來越個性化。整個公共廣播行業的春天正在到來。
傳統的廣播,局限于8分區,16分區,64分區,而現在的技術32分區,128分區的技術已經非常的穩定。數字化的廣播和網絡廣播也不在是少數廠家的禁臠,很多廠家已經能夠熟練穩定的掌握這些技術。當有些廠家還在神話扁平化的渠道時候,新一輪的更先進的渠道建設已經開始。一個廠再厲害,如果僅僅是以忽悠,欺騙,控標的方式采用一些不正當甚至是下三濫的手段的時候,殊不知,真正的商業化競爭時代已經來臨。當有些銷售人員在為單獨項目單獨定制型號,甚至在大力使用非常規型號,甚至惡意使用自己公司多品牌資源時候,廣大的客戶,消費者,甲方,已經在奮起在思考,究竟什么樣的公司,什么樣的產品,什么樣的品牌才是應該選擇和支持的。相信最終依靠品質,服務,真誠這些傳統的道德作為心中支柱;共進退,同甘苦;不拋棄,不放棄才是經銷商心中永遠的品牌。
拭目以待,一定會有很多這樣的廠家,這樣的品牌出現,更會有很多優秀的經銷商出現和他們共同去為公共廣播行業的明天而奮斗。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