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受歐美消費者信心萎縮、日元強勢上揚等負面因素拖累,曾經風光無限的日系彩電企業“虧聲一片”。索尼、松下、夏普紛紛下調彩電銷售預期,虧損已成定局。面對一片頹勢,外資家電企業積極瘦身,欲加大制造外包比例節約成本過冬。
制造外包成日系共識
目前全球經濟環境的惡化,電視需求持續疲軟以及上游面板價格的持續走低,都在不斷侵蝕家電企業的利潤。“如何止虧”是外資家電品牌們亟待解決的難題。
據了解,目前松下公司的外包比例為10%,而其預期目標是在幾年內提高到30%~40%。索尼計劃以臺灣EMS廠為中心擴大釋出液晶電視的外包訂單,2011年度索尼液晶電視委外代工比重將由2010年的50%擴大到75%。業內普遍認為,松下、索尼外包的比例還會繼續擴大。有消息稱,索尼將在2012年3月前外包所有電視機生產,不過該說法尚未得到證實。而陷入電視機泥潭的日本企業不僅僅是索尼和松下,日立已經計劃最早在本財年把所有電視機制造業務外包。
“一是逐步放棄家電業務,轉向更有競爭力的其他領域;二是加快產業轉移步伐,加大產品外包比例,即放棄生產制造甚至銷售部分,從產品研發和品牌溢價方面獲取利潤。”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表示,對日系彩電而言,現階段后一種路徑似乎更容易走下去。
國產品牌的新機會?
日系彩電制造外包中,訂單向中國企業轉移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其中包括與中國企業合作以及已成趨勢的OEM代工。在2010年后TCL、康佳和創維等都擴大代工比例,TCL選擇與東芝結盟,TCL生產基地以ODM方式委托加工東芝彩電。
有觀點認為國內彩電企業選擇代工,是一種產業倒退,對行業的創新和技術發展不利,也有觀點認為外資品牌擴大外包比重,將為國內企業提供更多的機會,創造新贏利點。Displaysearch市場研究總監張兵就堅持前一種觀點,“代工是沒有出路的”。他說,任何一家品牌廠商都不會把訂單交給競爭對手,2011年索尼外包比重由2010年的50%擴大到75%,但是我國彩電企業為其代工的也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他進一步說,對于外資企業而言,他們把代工交給緯創、瑞軒等不存在競爭關系的企業會更放心。因此,我國彩電業最重要的就是“走出去”,在國際上打響自己的品牌,開拓國際市場。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代工成為中國品牌走向海外的第一步。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表示,代工可以提高制造力和水平,但是對品牌的建設和激勵是一種傷害,不過這是必須經歷的過程。因為通過代工可以獲得經驗,提升競爭力。
(編輯:盈旭)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