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玩音響玩到一定程度后,很多人會接觸到監聽箱這個名詞。“這個箱子的監聽味很重”,“這個箱子沒有監聽的味道”,乍聽起來會把初燒者嚇一哆嗦,質疑自己的專業知識同時激發自己的求知欲。那么,到底什么是監聽箱呢?
實際上,監聽箱的構造與普通音箱沒有明顯的區別,也沒有特別多出什么東西,只是眾多音箱中的一個子類。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60年代70年代的FM廣播遍地開花的年代。當年的英國廣播公司(BBC)在七十年代初需要全面更換語言和音樂監聽用的音箱,而他們提出的設計要求就是突出語音還原的真切,兼顧古典音樂;而在頻寬和動態范圍上沒有刻意要求,在實際應用時甚至不考慮立體聲播出,只在乎是否能準確傳達聲音的特點。
我們可以看出,這是很典型的HIFI中求真一派的追求。而當時由于BBC的訂單,也繁榮了包括ROGERS,HARBETH,SPENDOR,KEF等一系列HIFI器材生產廠商,并形成了獨有的英國聲。
由于其誕生初衷是用于聽音室、錄音室等制作音頻節目時的監聽使用,而錄音師需要聽到聲音的本質,這樣他才能夠知道如何對聲音進行修飾,以最終達到完美。這就決定了監聽音箱可能不是用戶們最適合聆聽音樂用的音箱產品,因為從設計理念上就要求它必須以追求音源的原貌為出發點,不能添加進任何風格化、個性化的音質音色渲染。所以監聽具有失真小、頻響寬而平直、聲音結像清晰、對信號很少修飾等特性,最能真實地重現聲音的原來面貌。也正是因為監聽箱的這個特色,很多HIFI發燒友都會置辦一套監聽器材來作為調教其它器材的基準。
在發燒友圈子中,一直有真正的監聽箱其實無從談起好不好聽,而應該是無特點的。這句話只能說半對半錯。對的一面在于監聽箱確實是以求真為終極目的,只會重放接收到的聲音,而不管其音色和音質是否完美;而值得商榷的另一面則是,在監聽箱發展到今天,已經因其無特色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何況單從器材制作角度講,每家做監聽箱的廠商也都有自己對于監聽的獨到理解,并將這種理解運用到了監聽箱的制作過程中。
正如求真無止境一樣,完美的監聽箱也只是發燒友們的一個追求,一種理想。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