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數年前,在央視年度經濟人物的頒獎典禮上,萬達老板王健林用一句話概括了中國房地產商狀態:“錢賺得不少,心情不太好!”
這種感受,估計如今的京東方也體會到了。
京東方剛做了一筆賺錢的生意。它在鄂爾多斯市拿下了一個10億噸煤礦的探礦權,業內人士表示,該煤礦的價值,估值約為100億元。
賺了錢,京東方也沒少挨罵。
身為歷史悠久的國有軍工企業,京東方背負中國顯示器趕日超韓的重任。多年來,京東方從政府與股市那里拿了幾百億資金,可在核心技術上卻未能獲得突破。只能一直氣喘吁吁跟在日、韓等國的企業之后,從小屏幕到大屏幕,亦步亦趨,從上游玻璃基板到化學材料都受制于人。這回改行當起“煤老板”,京東方馬上就被外界說成是不務正業。
京東方在顯示器領域的表現的確難以讓人滿意,但要說它不務正業,卻也值得商榷。
首先要弄清楚一點,什么是企業的正業?
按照標準的定義,企業是從事生產、流通、服務等經濟活動,以生產或服務滿足社會需要,實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依法設立的一種盈利性的經濟組織。由此看來,企業必須以盈利為目的——這一點是毋容置疑的。
可以說,盈利就是企業最大的正業之一。從這個角度來分析,京東方拿下煤礦,開拓盈利渠道,絕對不可算作不務正業。
此外,企業當然有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經營業態的權利。做木材加工的諾基亞,最后變身全球手機巨頭;外貿起家的萬科,成為中國地產界的“一哥”,不都是成功案例么!
既然“不務正業說”難以成立,那京東方究竟做錯了什么,以致罵聲不斷?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做個假設:中國某地方政府開出極其優惠的條件,想招引比爾蓋茨、巴菲特或扎克伯格中的任意一位來此開煤礦,結局會怎樣?
以巴菲特的老練圓滑,他也許會說聲謝謝,然后以年事已高為由婉拒。
扎克伯格也可以說:“我還太年輕,對于多元化經營缺乏了解。”
年富力強、心寬體胖的比爾蓋茨實在找不到推脫的理由時,沒準會“蹦”出一句大實話:“瘋了吧!大爺我鼓搗個新視窗系統,比你100個煤礦掙錢都多。誰有空去那耽誤工夫。”
是啊,全世界哪一個煤礦的品牌價值能超越“Facebook”,又有哪一個“煤老板”的身價敢叫板巴菲特?人家實在找不出任何道理,跑去挖煤。
金融產業、高科技產業是舉世公認的高附加值產業,甚至說其是暴利行業也不為過。這些產業的前景,再怎么說也不會輸給煤炭產業。就拿京東方所處的顯示器行業來看,具備核心研發能力,能引領行業發展趨勢的日韓顯示器巨頭,哪一個不是賺的盆滿缽滿。就連給日韓企業做代工的臺灣冠捷、友達等企業,一樣“日進斗金”。
由此看來,京東方挨罵并非不務正業,而是太沒眼光。
放著月薪上萬的白領工作不干,非得去掙一個月2000塊的苦力錢,你說氣人不氣人?
當然,京東方也不是傻子,他知道白領工作既體面又掙錢,苦力活費力不討好。但他也有自己的苦衷:面板產業做多久虧多久,錢都讓日韓巨頭掙了。再不出去干點苦力活,家里就開不了鍋了。
過去跟在日韓巨頭身后緊趕慢趕的慘淡經歷暫且不提。從今年開始,新的TFT—LCD技術正式登堂入室,韓國LG表示擬投資28.3億美元(約合180億人民幣)批量生產下一代面板OLED,該技術有極大可能成為下一代顯示器主流。未來幾年將進入量產階段。這一次,京東方又只能成為無奈的跟隨者,眼看人家發大財,自己卻前途未卜。事已至此,再不去挖煤掙外快,就只能喝西北風了。
在高附加值、高利潤的產業里技不如人,只好轉身擁抱低技術含量的傳統產業——這豈止是京東方一家的苦惱,這已然是中國企業的集體尷尬。
君不見,當年各行各業的央企蜂擁進入樓市,一個個聲稱要打造“中國迪斯尼”的主題公園最后大多淪為房地產項目,就連制造企業也學會以建廠為名圈地……
企業以盈利為目的無可厚非,關鍵是賺錢的手段不能老是那么低級。臺灣代工巨頭富士康盡管也曾因各種問題飽受詬病,但它在大陸各地的項目卻沒有出現先圈地再高價轉讓的狀況。究其原因,恐怕郭臺銘心里清楚,做代工,他的財富早已超越王石,做地產,難道富士康還能勝過萬科?
就連在國際分工體系中賺點微薄代工費的富士康都不屑于去搗騰土地賺差價,為何那些口口聲聲“創新”的所謂高科技公司,最后除了挖礦就是建樓,就找不到一點賺錢的辦法?
(編輯:盈旭)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