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近來,深圳電視行業飄來一片片“云彩”。在外資品牌還在集中火力推介智能電視時,國內電視廠家已將戰場延伸到“云”概念上,尤其是康佳、創維、TCL三家深圳電視巨頭先發制人,發布了多款“云電視”,似乎下一場“大屏幕的革命”即將爆發。
業內普遍認為,云概念出爐,意味著電視企業正在從硬件模式向“硬件+內容+服務”模式轉變。然而,究竟什么是云電視?從互聯網電視、智能電視到云電視,產品概念頻繁更新交替,是技術創新抑或概念炒作?何以國內廠家在云端鬧得不亦樂乎時,外資品牌卻集體保持沉默?
云電視將開拓互聯網新疆界?
奧維咨詢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零售市場累計銷售彩電1937萬臺,完成全年預期的46.3%,銷售額為736.6億元,同比分別下降0.6%和2.3%,明顯低于市場此前10%的增幅預期。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為:“電視在消費市場‘三個屏幕’(手機、電腦、電視)的競爭中日顯乏力,而且廠家間的競爭同質化白熱化,整個行業需要新概念去刺激消費,云電視就是在這個背景之下誕生。”
不過,互聯網電視、智能電視等概念剛剛問世,市場還沒有鋪開,半路又殺出了一個云電視,廠家多管齊下,不免讓人覺得無所適從。究竟云電視是何方神圣?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打了個形象比喻,傳統電視好比家里自挖的水井,難以共享。“云”則是自來水系統,電視是水龍頭,網絡是水管,廠家則是自來水廠,打開水龍頭就可以隨時隨需使用。而且電視不僅可用來看,還可以上網、社交、玩游戲。
其實,云電視只是IT概念“云端”的一個終端設備。TCL集團副總裁閆曉林則表示,云電視是應用云計算、云存儲技術的電視產品,是云設備的一種。
據了解,目前云計算的應用主要還是集中在IT行業中,比如用于數據儲存、虛擬計算等服務中,所謂的云電視多是以A ndroid系統為平臺,達到與手機、平板電腦以及PC互聯、互通、互動。比如,康佳提出,通過云電視可以“小屏傳大屏”,不管是蘋果iPhone/iPad,抑或是三星的平板電腦,都能實現平板電腦與電視的內容與畫面的同步。
蘋果AppStore模式讓硬件廠家看到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增長點,手機、PC先走了一步,雖然電視廠家也在跟進,但是過去互聯網電視、智能電視的局限性比較明顯,不僅操作復雜而且自成一體,市場推廣中甚至與另外“兩塊屏幕”分庭抗禮,在已經成為日常必需品的手機、電腦面前肯定處于下風。張毅認為:“電視廠家希望利用‘云’作為節點,連通手機、電腦等各種設備,實現無縫對接,從不同設備間的競爭轉向合作。”
從硬件轉向軟件面臨挑戰
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認為:“電視將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開放的業務承載平臺,成為用戶家庭智能娛樂終端。”不過,從互聯網電視、智能電視向云電視升級,意味著電視廠家的盈利模式已從單純的銷售硬件轉向后臺軟件以及服務,這對廠家的“軟實力”來說無疑是一場新的考驗。
長期以硬件技術、銷售為核心的電視廠家,才剛剛踏入云端,而蘋果、谷歌卻早已走出了一段距離,甚至以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以華為中興的手機廠家都也已邁出了第一步,硬件、軟件實現了多次升級,達到一定的智能化水平。家電分析師劉步塵指出,手機、IT在云平臺方面已經駕輕就熟,而電視廠家初來乍到,如何提高用戶體驗并在市場上推開,使消費者欣然接受,可能還有一段距離要走。
比如,今年創維電視的銷售目標是900萬臺,如果全部實現“云”化,并按照其宣傳每臺云電視提供5GB云儲存空間計算,就可能要建千萬GB級別數據中心,這已相當于一家中大型軟件企業的規模,后臺投入可想而知。
不過,張毅認為,雖然云電視跟云手機一樣噱頭意義大于實際應用,但是云電視在未來幾年必定是一種趨勢,“因為電視的‘大屏幕’可以滿足更多內容需求,正好彌補手機、平板這類便攜的小屏幕的不足。而介于兩者之間的電腦才是一個可能會被替代的產品”。據多家研究機構的數據,受平板電腦出貨大增的影響,今年各大廠家的頭兩個季度的PC銷量出現了明顯下滑,惠普甚至作出了剝離PC業務的打算。
外資品牌不買賬
國內廠家在云端鬧哄哄,不過三星、LG、夏普、東芝等外資電視巨頭卻仍然慢了半拍。去年底,國內廠家紛紛推出智能電視,但直至今年的CES展上,這些日韓品牌才推出了相應的產品。業內認為,國內品牌處于產業鏈的下游,需要概念噱頭去拉動市場消費,通過推陳出新,提高利潤額。而日韓品牌掌握著大量核心技術,加上品牌效應,利潤仍處于較高的水平,因此不需要炒作。三星電子中國公司總裁金榮夏曾表示:“云電視確實是發展趨勢,但現在向消費者推廣還為時尚早。”
(編輯:盈旭)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