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據韓國Displaybank 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 年3D 電視的全球市場規模將達28.16億美元。3D電視的火爆也帶動了消費電子領域朝3D 方向發展,如3D投影、3D筆記本電腦、3D平板電腦及3D手機。但整體來看,目前3D內容、相關技術和標準等尚未完全成熟,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標準體系架構,產業發展仍處于初期階段。
中國3D產業研究院首席分析師白世明認為,3D電視銷售不理想的原因并不是產品質量不好或宣傳不到位,而是產業鏈建設失衡的結果。終端顯示發展快,而內容制作、編解碼、內容存儲和傳輸的發展相對滯后。中國工信部電子工業標準化研究所電子設備與系統研究中心主任張素兵在某次會議的演講中透露,中國自主制定的3D標準即將出臺,目前內容已基本成型,計劃年內完稿。長虹、松下等所有彩電企業都參加了制定工作。標準將對各類3D電視進行全方位的檢測和評價,包括3D圖像的真實感、清晰度、亮度差、左右眼的干擾、3D色度均衡性等。
中國立體視像產業聯盟(C3D)的調查數據表明,73.7%的中國消費者未來3 年內有購買3D 產品意向。該聯盟3D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還顯示,雖然消費者對3D產品的認知度和滲透率在逐步提升,但是2011 年以來速度開始減緩。C3D 常務理事、中科院北京大恒醫療設備公司總工程師邱學軍透露,中國正在進行“立體顯示產品的舒適度與健康評價研究”,即將正式推出第一版3D健康標準階段研究成果。消除3D電視對人體的健康隱患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標準化規范。第一,3D內容的拍攝和制作,是影響3D觀看舒適性的最主要因素;第二,觀看3D的環境、位置、角度、距離等;第三,3D顯示產品本身、眼鏡的質量及攝像機技術。
(編輯:盈旭)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