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9月2日,索尼、東芝和日立宣布合并各自公司的液晶面板業務,合并業務將于明年春季完成。合并之后新組建的公司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小型液晶面板制造商。
此前有傳言稱,全球第一大液晶電視制造商三星計劃將電視機面板產量大幅縮減80%。盡管三星隨后發表聲明予以否認,但其昨天又宣布,作為對虧損的液晶電視部門重組的一部分,公司已經撤銷了該部門10%的高管。
全球第二大液晶電視制造商LGDisplay本周一也宣布將把2012年的資本開支目標下調33%。LG預計平板顯示器制造商明年將面臨更為嚴峻的形勢,并且再度推遲投資在廣州的8.5代液晶面板線項目。
日本面板巨頭抱團取暖,韓國面板紛紛減產……難道液晶面板的寒冬真的要來了嗎?
國內面板紛紛上馬
在2011年,堪稱中國企業搶灘液晶面板市場的一年。華星光電8.5代液晶面板項目正式投產、而同時友達昆山第8.5代LCD面板生產線獲批,加上已經投產的京東方8.5代線、已經動土的三星7.5代線和即將動工的廣州LGD8.5代線,在一段時間后,國內將出現5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線。
作為液晶領域占據7成以上成本的核心部件,因此掌控面板領域可以說就掌握了液晶領域的產業鏈的關鍵。只是多年來液晶面板市場都被日韓企業和臺灣地區控制,LG、三星、夏普幾家加起來占據了超過95%的絕對份額。
為了擺脫平板受制于人的現狀,在政府部門大力支持下,國內企業也逐步在提升液晶面板生產能力,各個企業或自主研發、或與外資合作生產,多種渠道提升在面板行業的話語權。
是喜還是憂?
回到前面幾個事件,在國內廠家蜂擁而至,紛紛慶賀面板項目上馬的時候。日韓企業卻紛紛限產,這跟當前液晶市場的現狀離不開關系。
DisplaySearch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大尺寸LCD出貨量降到1.63億片,環比下降4%,營收達到213億美元,環比下滑7%。臺灣市場研究機構WitsView的調查指出,10月份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貨量為5301萬片,較9月份衰退0.6%。其中又以電視面板衰退的幅度最大,達到9.6%。
而近期各面板大廠發布的財報,“虧損”基本成了共同的字眼。奇美第二季度虧損29億,LG Display股價在過去三個月下跌25%。友達于7月27日發布今年第二季度財報,季內凈虧損107.7億元新臺幣,無奈地迎來連續第三個季度的虧損。
連續的虧損給好容易才大面積踏足液晶面板的國企蒙上了一層陰影。行業蕭條和扎堆上馬出現在了一塊,讓人不禁擔心這些紛紛開工的生產線,在尚未全面開工就遭遇了需求低迷的時候。
當然,市場也并非完全壞消息,液晶面板價格紛紛下跌探底,也讓液晶電視的價格更具吸引力。加上“家電下鄉”與“以舊換新”的政策推動,對于CRT占據國內相當大基數的廣大城鄉市場,更新換代的驅動力有大幅提升的潛力。
與此同時,國內六家最大的彩電企業密集發布了“云電視”概念的新品,新的賣點如果能夠催生液晶市場新一輪的高峰,也將有機會消化新上馬的項目產能。只是這些暫時都是個未知數。
(編輯:盈旭)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