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會議頻道精裝上線,新視角,新視界!
當前位置:中國數字視聽網首頁 > 平板電視 > 觀察 > 正文
快速搜索:

專利之殤 國產液晶面板自強路任重道遠

2011年08月18日 08:41   來源:比特網   字體【

【中國數字視聽網訊】最近國內平板彩電界一片叫好,不過這回叫好的,既不是銷量的劇增,也不是利潤的提升,更不是哪個公司的上市,而是幾條國產液晶面板高世代的生產線上馬。

8月8日,TCL集團下的華星光電宣布其8.5代液晶項目投產,從而令TCL成為首個擁有液晶全產業鏈能力的國內企業,加上去年以來京東方、中電熊貓夏普、友達昆山等液晶面板生產線的相繼投產,國內一下子擁有了多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

作為平板彩電的生產和銷售大國,占據液晶電視成本超過70%的核心配件面板卻一直是國內的軟肋,全球90%的液晶面板生產都掌握在日本韓國以及臺灣地區掌控,大陸地區缺乏高世代的面板生產線,讓原材料采購的時候受制于人。幾條高世代生產線的生產和上馬,一下子似乎緩解了國內面板界得窘境,擁有了和全球液晶巨頭平等的話語權。

不過自產就意味著自強了?恐怕未必,數條高世代面板生產線上馬的同時,背后有著很多將要面臨的問題。

產能過剩的尷尬

目前,我國每年彩電年銷售量約4000萬臺,但僅京東方和TCL的兩個8.5代線滿產后,每年可生產電視模組分別約1400萬塊和1750萬塊。而與此相反的另外一組數據是,上半年我國彩電銷售量額齊跌已成定局--上半年,國內零售市場累計銷售彩電1937萬臺,僅完成全年預期的46.3%。

一方面是面板產能的巨增,另一方面是液晶電視市場的低迷。剛剛跨入液晶面板主流行業的國內面板業,極有可能面臨一個從“供不應求”突然跌入“供過于求”的境地。而對于不少彩電品牌來說,多年和日韓面板企業的合作,突然的面板采購轉換,必須也需要一個過程。期間對于國產面板的消化能力,更不可能占據整個市場銷量的份額。

暴利時代的結束

在21世紀初平板電視剛剛邁入發展期的時候,作為液晶電視的核心配件,液晶面板利潤可人。因而液晶電視的推廣過程中,也讓幾家液晶面板大廠賺了個“盆滿缽滿”。

不過,當液晶電視走向普及的今天,顯然已經過了液晶電視高利潤的“黃金時代”。從去年3月份到今年6月份的這16個月中,42英寸面板已經由423元跌至255元,40英寸面板從410元跌至235元,32英寸則由268元跌到162元。部分跌幅超過了40%。整個液晶電視市場正在走向薄利時代。

而從幾大傳統液晶巨頭的財報來看,每一家都堪稱巨虧。

7月29日,三星電子公布2011年第二季度財報,其中顯示面板部門凈虧損2100億韓元(約合12.8億元人民幣);而LGDisplay在7月21日的財報中表示,二季度凈虧480億韓元(約合2.9億元人民幣)。友達和奇美電同樣走不出虧損陰影。今年二季度,友達的虧損額達到107.7億新臺幣 (約合24億元人民幣)。

一方面是國內生產線紛紛上馬,一方面是全球液晶市場價格和銷量的下滑。國產液晶面板生產線尚未全面開工就已經被蒙上了一層陰影。

永遠的專利之困

專利,是一個讓國人一直心有隱痛的詞。無論是在電腦硬件的芯片技術、還是光存儲的技術專利,在多個領域,核心技術都被掌握在國外一些大廠手里。而相關市場的發展過程中,國內不少企業也飽受專利訴訟之苦,為之付出的,除了無窮無盡的官司,還有那每年繳納的數量相當可觀的專利費用。

液晶面板的背后,同樣沒有完全逃離這種命運。蘇州三星7.5代、華星光電項目里面的三星、中電熊貓項目里的夏普、昆山項目里的友達等等,每一個液晶面板項目的上馬,都有著日韓或者臺灣地區液晶面板巨頭的身影。盡管不少新聞都宣稱自主研發和生產比例達到多少多少,無論是技術提供還是合作占比,恐怕都遠遠談不上真正的“自主”。

當然,或許我們并不需要過分悲觀,與國際液晶面板巨頭的合作,無論是產業的規劃還是項目的運作,吸收和借鑒國際品牌的經驗都有利于我們未來自主發展的借鑒。而京東方在鄂爾多斯市投建第5.5代AMOLED生產線,也可以視為國內企業對下一代技術的投入與布局,從而為我們在未來的新技術發展中提高話語權。

(編輯:盈旭)

[TCL]42V10FBE
[TCL]42V10FBE
價格:6990元
[瀚斯寶麗]小卡車
[瀚斯寶麗]小卡車
價格:3980元
[海信]LED46T28GPN
[海信]LED46T28GPN
價格:面議
[三星]46C6900
[三星]46C6900
價格:面議
[松下]TH-42S10C
[松下]TH-42S10C
價格:6999元
返回首頁      發給朋友
aopen
NEC 2012巡展
產品關注排行
a天堂中文在线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