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會議頻道精裝上線,新視角,新視界!
鐵三角
2012標牌展
當前位置:中國數字視聽網首頁 > 其他 > 動態 > 正文
快速搜索:

3D熱潮助長虹等離子進軍全球競爭行列

2011年08月08日 08:16   來源:中國數字視聽網   字體【

【中國數字視聽網訊】一部《阿凡達》引發了電影界的3D潮流,而這股3D熱潮同樣也在中國彩電行業掀起了一場產業升級的革命。作為顛覆平板電視傳統收看方式的技術革命,3D技術以前所未有的沖擊力迅速成為市場消費熱點。在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面前,以長虹為代表的民族品牌成功地借3D上位,不僅率領中國平板彩電行業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也成功地打破了外資寡頭的技術與專利壟斷,使中國平板電視也加入到全球彩電行業競爭的行列之中。

3D浪潮來襲 中外品牌集體發力

買彩電是要等離子的還是液晶的?很多人在買彩電時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曾幾何時,等離子由于受到產業鏈不完善和技術壁壘的存在,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境地。而伴隨3D時代的到來,等離子行業以迅猛的勢頭快速崛起,并逐漸成為彩電市場中的新寵。

“等離子和3D之間高度的契合性是等離子受到矚目的根本原因,”一位彩電行業專家指出,“由于等離子電視擁有比較高的刷新率,而且在顯示尺寸方面相比液晶電視更有優勢,同時具備高對比度、高色彩度以及高動態清晰度等優勢,因此也為顯示3D畫面提供了最佳的平臺。此外,等離子電視所具備的動態解析度優勢也直接解決了3D顯示中的重影問題。”

正是由于這種技術上的優勢,等離子已經在全球市場上得到了認可。據DisplaySearch最新一季《全球電視出貨調查研究報告》指出,在西歐地區國家完成數字電視轉換、3D電視以及互聯網電視等的帶動下,全球電視的出貨量大大增加。相關調查顯示,在發達國家,1080P產品在40英寸以及以上尺寸液晶電視的市場占有率已高達72%,對于等離子面板及廠商來說,是否具備1080P技術能力已經成為未來競爭的關鍵。

在我國市場,3D電視的興起也為等離子行業的復興帶來了機遇,來自有關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全國等離子電視銷量為210萬臺左右,成長速度同比上一年增長約25%,今年1月~4月等離子電視成長速度已超過了30%,液晶同比增長只有6.6%。其中,40英寸和40英寸以上等離子市場的比例,自去年至目前已從15%提升到了17%,3D等離子的滲透力高達22%,而3D液晶則僅有6%上下。

截至目前,3D技術對等離子電視的影響和推動作用甚為明顯。在國內企業中,長虹量產的虹歐等離子項目產能已按計劃從216萬片增長到300萬片,未來將可以充分滿足國產等離子的市場需求。在外資品牌中,上海松下等離子公司SP3項目奠基儀式已經舉行,其等離子面板將從每年30萬臺的產能增加到300萬;而日立與安徽鑫昊在華中合作的年產150萬片42英寸等離子面板的生產線也已經正式投產,此外,三星原產量也從原來的500萬片擴升至700萬片。

除了市場需求和產業結構的變化,消費者對于等離子電視接受程度的改變也成為PDP項目回暖的另一催化劑。據《中國城市平板電視消費者需求狀況調研報告》指出,與液晶電視用戶70%的二次購買意愿相比,在二次購買平板電視的消費者中,等離子電視用戶中有87%仍然會選擇等離子電視。

等離子電視用戶的忠誠度高于液晶電視用戶,這也讓等離子電視生產商信心倍增,長虹等一批國內等離子企業不約而同加快了3D時代的戰略布局,以便搶占3D領域制高點。

國產PDP再升級 中國平板迎來“翻身仗”

市場發展潛力巨大、盈利能力大幅提升,這都成為國內等離子產業發展的重大利好,除長虹、海信這兩個一直堅守等離子陣營的國產品牌繼續加大對該領域的投入之外,還有創維、廈華、康佳等曾經一度淡出等離子電視市場領域的國產品牌也正在迅速回歸等離子陣營,并相繼推出多款等離子電視產品。

然而一些業內專家也指出,盡管搭上了3D時代的順風車,但是國內企業的發展前景仍然面臨挑戰。“與2D不同,3D時代的競爭是全產業鏈的競爭。”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在3D時代廠商不僅要在電視產品上展開拼殺,而且還需要廠商加強對技術、產品、內容等上下游產業鏈的整合。”

據了解,在我國平板電視市場中,外資品牌一直占據了上游面板的資源優勢,國內企業由于核心技術缺失,處于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以液晶行業為例,中國液晶電視市場自2010年以來銷量增長速度就逐漸趨緩,外資品牌為搶占市場整機大幅降價,拉低國內外液晶電視品牌的產品毛利率,提高液晶面板供貨價格。在外資品牌的雙重打壓下,國產液晶電視品牌的利潤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薄如刀刃。

更為嚴重的是,外資寡頭壟斷的產業模式也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由于押寶于液晶電視市場,2010年1-9月份中國大部分彩電企業在缺失上游液晶面板的苦惱中遭遇了重創,營業收入和凈利潤明顯下滑,甚至出現巨額虧損。因此,盡管3D的興起為中國彩電業開辟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如果不能一改國產品牌的缺屏之痛,那么振興中國平板電視行業也就無從談起了。

與國產品牌液晶電視慘淡的表現相比,以往一直坐板凳的等離子陣營卻在今年呈現全面復蘇的景象。隨著長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D等離子顯示屏已經正式量產,過去一度曾經制約等離子和液晶兩大領域的“屏”頸已經不復存在。長虹總裁趙勇日前表示:“如果我們沒有平板電視顯示屏的資源,我將建議長虹實施戰略轉移——放棄平板電視的制造。因為中國彩電整機企業若沒有平板電視顯示屏的制造能力,將是平板電視產業苦難的開始。”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評價說:“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很有可能使得等離子成為中國彩電業的救命稻草。就液晶面板生產線而言,原始漿料、玻璃基板等基礎原材料都要依賴海外進口,從這個意義上看國內企業還是一個加工廠,只不過是產業鏈的長度得到延伸而已。而3D時代的等離子行業卻完全不同,與液晶屏生產線動輒上百億元、幾百億元投入相比,長虹等離子屏生長線很可能是中國等離子掌握話語權、實現垂直崛起最現實的路徑。”

長虹厚積薄發 占領核心器件高端

在國產陣營中,長虹這一直執著而堅定的走等離子之路,從斥60多億元巨資進軍等離子上游產業,到第一條等離子屏生產線實現量產,再到長虹3D等離子屏正式下線,一連串的大手筆讓人們不禁疑問,長虹究竟為何如此看好這塊市場?

“從戰略高度而言,長虹的選擇是歷史的必然,如果不改變自己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和掌控產業鏈中的核心環節,長虹的主業電視業務就沒有未來”,長虹集團董事長趙勇表示,“由于中國電視企業缺乏核心技術和核心環節,更多的是做后端組裝,加之下游渠道終端巨頭的議價能力非常強,如國美、蘇寧等,中國電視企業均處于行業價值鏈的最低端,導致企業盈利能力較差,結構性調整迫在眉睫。”

在機遇與挑戰面前,長虹采取了自主研發和對外整合相結合的方法來實現產業突破。2006年,長虹并購韓國等離子鼻祖歐麗安公司,直接獲得了歐麗安公司掌握的等離子面板的核心技術與生產線建設經驗,將高達300多項等離子專利技術納入囊中。

在打破外資的等離子專利限制后,長虹又通過自主研發,在材料、器件、工藝和設備等方面取得了突破,獲得了多項發明專利,填補了國內空白。同時,長虹還特別組織了一批由30名核心專家組成的科研團隊,涵蓋芯片、軟件、設計、制造、整機開發等基礎研發和應用研發領域,集中了全球范圍內的優勢力量,使中國彩電企業首次擁有了在平板時代對抗外資的雄厚實力。

據中怡康和奧維咨詢聯合推出的《中國3D元年首份報告》顯示,長虹3D電視排名國產第一、全球第三。另據中怡康和奧維咨詢最新彩電市場零售數據監測表明:2010年1至12月,長虹3D電視零售額名列國產品牌首位,占有率為46.7%,躋身3D第一陣營,成為3D電視領導品牌。截至目前,中國首條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國際領先的42英寸以上的高清和全高清3D等離子顯示屏生產線已經在長虹實現全面量產,其產品月綜合良品率達到90%以上,單日最高產品綜合良品率達到95%,單日產能實現0.6萬片。

業內人士認為,3D技術對于國產PDP項目來說,無異于“東風”;然而若想借“東風”之勢,燃燎原之火,還必須企業加強內功,切實提高核心技術水平,加強自主知識產權的開發和利用。目前,以長虹為代表的國產彩電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隨著長虹3D等離子顯示屏實現全面量產,中國彩電產業已經逐漸打破了外資品牌的寡頭壟斷優勢,這也進一步提高了中國彩電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與信心。

(編輯:盈旭)

返回首頁      發給朋友
aopen
NEC 2012巡展
產品關注排行
a天堂中文在线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