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一直以來,液晶電視存在著TFT液晶顯示器由于顯示特性,LCD的響應時間比較長,因此在動態圖像方面的表現不理想。在顯示高速畫面時,普遍存在殘影、拖尾現象,LCD理論上只能顯示18位色(約262144色),但CRT的色深幾乎是無窮大。LCD的可視角度相對CRT顯示器來說是比較小的。LCD顯示屏比較脆弱,容易受到損傷等缺點。而為了驅除這個詬病,廠家都一直在尋求技術突破,在想方設法提升液晶電視的動態顯示效果。
液晶成像的基本技術原理是依靠液晶板里的液晶體的轉動控制光線的通過形成圖像,而液晶體的轉動有一個過程,需要一個反應時間,所以在表現運動畫面時有滯后的現象,這就造成了動態畫面的殘影和拖尾現象。從液晶技術原理看,解決這一問題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盡量提高液晶分子的響應時間;另一個就是通過電視機內部電路處理技術的改進。
目前液晶電視的響應時間最短已經達到4ms、2ms甚至1ms,插幀技術屬于電路處理技術方面的改進,比較容易實現。
所謂倍頻插幀技術,其實就是對電視圖像信號進行倍頻插幀的一項技術,具體措施可以是"插場"技術方式,也可以以"插頻"的技術方式實現。前者是在原圖像的畫面中插入無圖像的黑場或灰場,以增加場頻,而后者是依據畫面場景內容以及前后圖像的相關性,選取關聯點進行動態點對點像素預估,重新產生一幅亮度、對比度和連續性更為精確的智能畫面。
所謂100Hz/120Hz技術,其實就是就是對電視圖像信號進行倍頻插幀的一項技術,即將原50-60Hz場頻改變為120Hz.具體措施可以是"插場"技術方式,也可以以"插頻"的技術方式實現。前者是在原圖像的畫面中插入無圖像的黑場或灰場,以增加場頻,而后者是依據畫面場景內容以及前后圖像的相關性,選取關聯點進行動態點對點像素預估,重新產生一幅亮度、對比度和連續性更為精確的智能畫面,插進前后圖像之間,使場頻提高一倍。
100Hz/120Hz技術分別對應PAL/NTSC制式場頻。目前全球范圍內的電視制式主要有PAL、NTSC和SECAM這三大類,PAL制式是電視廣播中色彩編碼的一種方法。全名為 Phase Alternating Line 逐行倒相。除了北美,東亞部分地區使用 NTSC制式 ,中東、法國及東歐采用 SECAM制式 以外,世界上大部份地區都是采用 PAL.PAL ,PAL"有時亦被用來指625 線,每秒25格,隔行掃瞄,PAL色彩編碼的電視制式。
現在應用的100/120Hz技術,一般都同時配載了專有的120Hz液晶屏,ME/MC芯片電路,通過一系列精確運算,智能生成過度幀,將液晶電視的50Hz刷新率提升至100Hz,或將60Hz的刷新率提升至120Hz,從而有效地改善了運動畫面播放時的殘影、拖尾,基本上能達到清晰流暢的播放效果。
雖然倍頻插幀技術仍然不能徹底消除拖尾現象,但是這類技術可將動畫拖尾降低至人眼難以感知的程度,這在改善拖尾殘影想象起到了實際上的作用。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數字電視實驗室主任李劍指出,廠家們現在大力宣傳的100/120Hz刷新頻率,在改善圖像抖動程度,提高圖像穩定性。
(編輯:盈旭)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