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2011年在業內被稱為智能電視元年,創維、海信、三星等國內外廠商陸續推出“智能化”戰略和產品,智能電視市場快速擴張。聯想、蘋果、微軟等以前從未涉及過電視行業的IT巨鱷們也對智能電視市場虎視眈眈,欲分杯羹。
據奧維咨詢發布的數據預測,智能電視2011年總規模預計將達到329萬臺,并在未來三年內維持50%的成長速度,到2014年智能電視有望成為標配。
就在新興產品發展進入快車道的同時,其所在行業在發展的背后卻存在著不可忽視的隱憂。
智能電視定義及標準不統一
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然而智能電視這個眾人都在關注的焦點產品卻一直未有明確的標準和定義,各個廠家即消費者都眾說紛紜。創維集團彩電事業本部副總裁、中國區域營銷總部總經理劉棠枝表示,雖然現階段對其部分特征已經有了基本的共識,但對它基本的定義或者標準的定義,還沒有達成認識上的統一。
天津家用電器行業協會秘書長武淦表示,隨著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生產成本不斷降低以及各廠商之間激烈的競爭,智能電視的價格不再如當初面市時那般昂貴。在國家相應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智能化將成為彩電業發展的方向,網頁瀏覽、應用下載、電視游戲等功能將在未來輕松實現。不過由于標準缺失和技術仍待完善,目前智能電視還處于摸索期,大規模普及的時候還未到來。
劉棠枝認為,智能電視的開放平臺、操作系統、通訊設備等諸多重要組成因素如果沒有統一的定義,自然會影響到智能電視的快速發展。
標準滯后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包括此前的LED背光源電視及現階段如火如荼的3D電視都沒有及時的出臺標準。定義及標準的缺失不僅讓消費者難以判斷和選擇,企業方面也有倒不出的苦水,劉棠枝舉例說,當各地的主管部門在檢查、管理企業行為的時候,就沒有統一的標準執法,各地的執法不統一就給企業經營帶來了限制,因此對產品的發展也是比較大的阻礙。
智能電視內容管理機制滯后
當電視產品從主動提供節目的角色變為消費者互動娛樂的機器時,其所能夠提供的內容成為了各企業競爭的焦點。然而這根產品的主心骨卻一直存在監管機制滯后的問題。
其實早在互聯網電視時代即已經出現了該問題,為了監管互聯網電視的內容,廣電總局規定只有獲得互聯網電視牌照的企業才可向電視生產商提供內容,規定發出后電視機廠商苦于沒有充分的內容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內容提供方苦于一身本事卻沒有用武之地,因此導致互聯網電視成為電視發展史中曇花一現的過渡品。
劉棠枝坦言,無論是政策法規體系,還是管理技術手段等,目前都嚴重滯后。“從互聯網電視誕生那一刻開始,企業便進入被多頭管理的狀態,涉及到電視生產制造的主管部門工信部,涉及到宣傳組的國家廣電總局,出版界的新聞出版總署,以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文化部等諸多部門,這些部門都可以對互聯網電視的內容進行管理,都可以執法,都可以檢查,都可以處罰。”
對此企業方面紛紛表示,這種多頭多部門的管理欠缺統一指揮,分工即責任也不明確,因此導致效率不高。“交叉重疊管理,我們覺得很難適應。”
另外關于管理手段方面,劉棠枝認為目前所采取的牌照發證方式是脫離市場的需求,脫離消費者的需求。劉棠枝稱,內容管理重點在于管理好內容的制作商和運營商,應該從整機的上游來進行管理。
上海百事通互聯網事業部總經理鄧禮帆在接受采訪時也表示,有牌照并不代表有能力服務好。“我們要做技術,牌照可以花錢買,技術則需要花大量時間研究,需要磨合,因此對于做做智能電視的企業來說,技術比牌照更重要。”
廣州歡網科技聯席CEO吳盛剛認為,以前用戶收看電視是被動接受,而現在內容商必須去想觀眾想要什么。這不僅是思路的轉變,更需要借助相應的產品。“內容的組織不是應該按照頻道、時間組織,代表著相對被動的運營思路,而是應該按照需求提供內容。”
智能電視生態鏈尚不成熟
劉棠枝認為,目前智能電視的產業鏈還處在起步階段,如果把智能電視硬件比作前臺,服務內容比作后臺,那么在后臺方面還涉及到很多內容,包括操作平臺、芯片,包括隱私內容娛樂內容等。“目前智能電視元年這只是一個起步階段,整個產業鏈確實是在尋找一套新的產業模式,這有待于整個行業去探討。”
按創維的理解,互聯網只有一個,但是終端有多個,按照終端的屬性或個性的不同,可以把終端簡單的分為三類:一類叫做桌面的互聯網,主要解決消費者工作用的工具,其終端形式包括上網本、筆記本電腦和臺式電腦。目前整個互聯網電腦的生態鏈已經建構完成,而且也相對比較完善。
第二類是移動互聯網,移動的互聯網主要主要解決消費者的零碎時間,它的終端形式是手機和平板電腦,它的生態鏈也正在迅速的形成和完善。消費者在零散時間里面越來越多的使用攝像頭、GPS定位、觸摸屏或者觸摸技術,利用它的移動性、通訊質量和通訊錄的管理,綜合感應來提升消費者的生活品質。
第三類是客廳的互聯網終端,主要解決家庭休閑娛樂。客廳互聯網終端目前還不成熟不完善,例如人機互動,現階段仍然是用比較落后的搖控器,雖然有觸摸技術的誕生,但觸摸技術并未運用到電視機上。目前電視機的視頻解決方案基本還是基于PC的小屏幕上的技術,大屏幕的方案還有待于迅速提升。此外包括客廳互聯網的內容管理、搜索能力、支付體系等都還不成熟,因此可以得出結論,智能電視里的生態鏈還不成熟,這將阻礙智能電視的快速發展。
智能電視技術不成熟
目前智能電視的操作系統可謂五花八門,有Android、Windows、Linux,還有些廠商使用的是自己開發的操作系統,盡管目前主流選擇是安卓系統,但這也是基于平板電腦和手機間小屏幕終端,而非針對電視機。
劉棠枝也表示贊同,“安卓系統的開發,原點都應該是針對手機、平板電腦這樣小的屏幕,由小屏幕擴展到電視大終端,技術上還有很多的困難要克服。基于電視機的操作系統,是目前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除操作系統外,智能電視也要求芯片數據能力極高,業內人士表示,以目前電視芯片的容量以及其處理能力,還有很大的差距。”
盡管部分技術尚不成熟,但用電視推動智能產業的發展卻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四川長虹多媒體產業公司總經理徐明稱,IT和通訊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電視智能化的進程,現在看到的不論是Pad還是Smart Phone,都在向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所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游戲等終端產品大量的普及和使用,會推動電視向智能化方向發展。電視的最大的好處是屏幕大,推動智能化的電視產品,將有明顯的優勢和不同。
智能電視商業模式不成熟
眾所周知,PC手機都有現成的比較成熟的商業模式,然而對電視機這個特殊的客廳互聯互聯網終端來說,硬件廠商應該做什么、內容制造商應該做什么、內容運營商應該做什么,這“三位一體”如何做到戰略合作互惠互利,現在都沒有很好的模式。
此外包括電視機硬件前臺和內容提供服務的后臺,怎樣去配合形成盈利的模式,現階段都是不明確的,各大廠家都在探索實驗中。
劉棠枝表示,“這種不成熟的商業模式會制約智能電視的發展。我們希望會形成像中國移動(微博)這樣強大的運營商來帶動我們整個智能電視行業的內容制作商、硬件廠商一起發展。”
四川長虹多媒體產業公司總經理徐明表示,智能對行業的發展會帶來深遠的影響,智能化是推動平板電視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劉棠枝稱,如果把電視的終端定義為客廳互聯網終端,那么它也會像桌面互聯網一樣,有爆炸式的一個發展機會。
康佳集團多媒體管理事業部總經理助理兼工程管理部總經理許宏俊也表示,對于企業來講,當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正經歷一場從產品到市場,從內容到體驗的全面升級和轉型,智能化已經成為企業多方爭奪的戰略高點。在這樣的背景和趨勢下,中國電視國產企業面臨挑戰和機遇,可以大膽斷定,未來家電領域將加劇智能電視產業的競爭,誰能在智能電視產業領域取勝,誰就掌握了未來家電產業的主動權。
(編輯:盈旭)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