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近日,綿陽經濟開發區虹歐公司3樓等離子屏生產車間,橘黃色的燈光打在白色潔凈服上,青年工人肖庚余拿起工具,開始進行熒光粉工序,這是等離子屏制作的核心工序之一,“現在這道工序只需要四五個小時,比以前節省了幾倍時間。”
在肖庚余面前,等離子屏玻璃基板靜靜地躺在流水線上,這些玻璃基板從日本運抵上海,通過長江航運到達瀘州港和重慶港,最后通過公路運輸運往綿陽,一塊玻璃上線后,要在封閉的工廠自動化流水線上運行近一天,大的工序就有幾十道,小的工序成百上千計。
在肖庚余身后,長虹等離子屏配套產業園正在悄然興起,5公里內就在來自深圳和廣州的兩家企業為綿陽做濕化學品配套,“昨天還有一家上海的鍍膜公司深夜聯系我們要在綿陽設廠”,長虹公司等離子事業部綜合管理辦公室主任劉剛說,“項目開建初期,是我們上門求合作,步入量產后,現在更多的是企業主動上門談合作。”
那么長虹等離子屏現在量產情況如何?一塊等離子屏能帶出多大的產業鏈?
平板電視產業鏈的突圍
中西部地區對產業龍頭轉移的爭奪戰還在加劇——在產業轉移中一個電子信息龍頭企業落戶,帶來的是眾多配套企業的遷移。在綿陽依靠中國人自主創新、土生土長起來的等離子屏生產線同樣如此,一條生產線帶動一系列配套企業的發展,從而完善目前制約中國彩電在平板時代發展的全產業鏈。
在CRT時代,由于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從90年代開始,中國開始取代日本成為電視機整機制造產量最高的國家,中國彩電業把外資擠的幾乎沒有生存空間和話語權。在CRT時代向平板時代過渡,由于缺芯少屏,出現了中國彩電企業代理商化與邊緣化的現象,國內彩電企業終端產品70%-80%利潤空間被顯示屏企業吸收,整個產業呈現出價值“空洞化”狀態。
“長虹等離子項目一期工程中,我們在上游的原材料,關鍵的元器件,必須在國外采購,由此造成我們的采購成本比競爭對手要高三分之一。”長虹公司新興產業集團董事長巫英堅表示,長虹下定決心,“中國彩電大王”要重新扛起民族企業大旗,培育一批周邊配套企業,共筑產業生態。
而長虹向產業鏈上游的轉型切合的是四川和中國經濟的轉型,金融危機之后,中國經濟面臨著從“粗放”到“集約”轉型的迫切需求,2010年《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新能源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新材料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信息技術正在縱深發展并深刻改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新一代信息技術依然是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最核心技術。”業內專家指出。
2010年四川省委經濟工作會中也提出要加強自主創新和企業技術改造,切實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加強產學研聯盟建設,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攻克更多的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
超百億全產業鏈建設
長虹公司從2007年11月開始,就先后發起了PDP關鍵原材料、關鍵器件、關鍵裝備技術創新四大產業聯盟的建設,通過國內國外優勢資源的有效整合,做大PDP的產業陣營,謀求可持續產業發展基礎。
目前,這一工作卓有成效,正在形成包含一大批上游化工、電子漿料材料、微電子、半導體、平板顯示用玻璃燈完整的本土化等離子產業鏈。
在原材料本土化配套方面,長虹已經有23家企業在玻璃粉、熒光粉等九大領域開展實質性的合作,熒光粉已經部分的進入了量產配套,還有很多材料進入了測試和小批量生產。這九大材料配套,占到屏材料成本的90%以上。在模組零部件方面,已經與20多個廠家在專用IC、濾光膜、電源、金屬背板等器件和部件方面啟動了合作開發,也是在90%以上本土開發、本土化配套。
“長虹還建立了有32家會員單位參與的技術創新,與其中的9家科研院所開展了首批的基礎技術合作,配套產業鏈的建設正在為長虹的PDP競爭力的打造發揮著作用。”巫英堅目前北京和綿陽的PDP的專業研發人員有200多人。
“產業鏈建設不可能一朝一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是一旦建成,將形成一個超百億的全產業鏈,對綿陽和四川經濟的拉動效益明顯。”劉剛表示。
產業鏈利好
等離子市場究竟有沒有長久的生命力?市場已經作出回答。
去年年底以來,隨著等離子市場的回暖,松下也計劃將日本的兩條六面取生產線移至上海,加上鑫昊公司在合肥的生產線,業內預計未來幾年等離子面板產能將達到800萬臺。而長虹公司子公司虹歐公司將通過多期建設擴能進入全球前三名。
目前,幾乎所有等離子廠商的玻璃機板均是從日本兩家公司進口,“屆時中國玻璃機板的需求大增,這兩家日本廠商在中國設立分廠也不是沒有可能。”劉剛說。
“一旦核心器件有90%以上的國內配套能力的話,成本就會有很大的下降,整個國內的產業鏈的競爭力也會大幅度的提高。”王鵬年說。劉剛也表示未來長虹等離子配套目標肯定是“100%本土化或者本地化配套,獲得配套的優質資源,進一步降低成本。”
目前,家電行業競爭形勢異常激烈,家電行業毛利潤率低,2010年TCL多媒體巨虧,康佳凈利潤僅8203萬,長虹銷售收入高達417億,凈利潤3億元。
等離子屏項目是長虹“三坐標戰略”中產業價值鏈方向的重要一環,實現了“屏+整機”產業垂直整合。等離子屏相對于液晶屏利潤空間更大,平板電視時代,屏及模組占電視70%的成本,F在,長虹已經通過擁有屏制造技術,獲得了比其他整機組裝企業更大的可盈利空間范圍,具有利潤空間大幅上升的能力。
降低成本的秘訣
從CRT時代進入平板產業,電視產業生產有三大制勝法寶,首先要有產能,其次要能做出面板,最后要有符合水準的良品率,三者缺一不可。這其中,能否快速盈利的關鍵在于良品率。
截至6月底,統計數字顯示,量產半年后,長虹PDP量產良品率已迅速提升超過90%,要知道,日韓家電廠商實現85%的良品率最快也需8個月,隨著技術工人的成熟以及工藝和技術的不斷改進,長虹PDP良品率還有望大幅度上升。
而在保證良品率的同時是產能的充分發揮,通過放量來進一步攤薄成本,通過規模來擴大市場議價能力。“今年6月份我們生產了近12萬臺的屏和模組,日產5000多片,今年年產量將達到110萬臺,明年達到160萬臺。”劉剛表示量產技術的優化就是設法讓成本降下來,加上良品率上升、市場規模上來之后,可以給消費者帶來物美價廉的平板電視。
“今年,長虹等離子屏項目可以實現現金流為正。明年,將在今年110萬片產量的基礎上,提升至160萬片,進入減虧之年。”長虹公司投資總監楊軍說。
7月15日,長虹公司發布公告稱,預計2011年上半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約在2.2億元至2.5億元之間,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440%-515%。
“長虹低調了這么多年,現在到了長虹該說話的時候。”長虹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劉體斌說。2010年長虹年報顯示,等離子電視支撐電視盈利能力提升。長虹公司電視業務實現營收148億元,同比增長18.4%,營業利潤率上升0.3個百分點至18%,主要由盈利能力較高的等離子電視貢獻。
(編輯:盈旭)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