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如果說去年是3D電視啟動年,那么今年3D電視已然獲得了大發展。據DisplaySearch的市場調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3D電視的市場份額已從1月的2%上升到4月的5%,5月更是達到了10%以上。
目前,市場上形成了以松下、長虹、夏普等企業為代表的主動快門式技術派和以LG、創維等企業為代表的偏光式技術派,在這兩種技術的推動下,彩電企業也出現了陣營分裂。
在各大廠商紛紛看好3D電視的市場發展前景時,我們也應看到,當前3D電視存在標準不統一、價格較高、內容缺乏等短板,限制了其大規模發展,3D電視如何走進家庭是擺在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
市場:3D電視已占三成
國內彩電企業在3D電視市場持續發力,在市場份額上超越國外品牌。
去年4月,LG率先在我國發布了3D電視,迅速吸引了廠商和消費者的目光。隨后,索尼、松下、三星、夏普等日韓企業紛紛推出3D電視。國內幾大彩電巨頭海信、創維、長虹、TCL、康佳等也幾乎同時在3D電視領域進行了布局。據了解,目前國內已有至少12個電視品牌推出了超過60款3D電視。
從3D電視面世以來,國內彩電企業持續發力,不僅各品牌旗下產品線十分豐富,在市場份額方面也全面超越外資,到目前為止,其市場份額已經超過六成。
據市場研究公司中怡康的零售監測報告顯示,去年6月,國產品牌的3D電視零售量份額只占整個市場的8.9%,而到今年4月,這一數字已上升到66.5%。反觀三星、索尼等國外品牌,其零售量份額不斷下降,去年5月,國外品牌的零售量份額高達91.1%,而到今年4月,這一數字下降到33.5%。在3D電視領域,國產品牌正漸漸崛起。
不久前舉行的“2011國際PDP論壇”上,長虹、松下、三星等企業的專家都對3D電視的市場前景表現出極大的信心。PDP技術因其大屏幕、高清顯示、快速響應等優勢成為搭載3D電視的絕佳選擇。
液晶面板商也沒有放棄這個機會。據DisplaySearch調查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3D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達190萬片,同比上升104%。面板廠商還計劃進一步提高3D電視面板滲透率,第四季度目標滲透率為16.8%,全年目標12.3%。
中國立體視像產業聯盟秘書長唐斌表示:“截止到6月底,3D電視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30%,普及率很高,樂觀估計,到今年年底,3D電視的市場份額將達到50%。”
技術:快門偏光各有優勢
主動快門式和偏光式技術是當下3D電視的主流。
目前市場上的3D電視主要采用主動快門式和偏光式兩種技術,在這兩種技術的推動下,彩電企業出現陣營分裂。其中,松下、夏普、長虹等企業主打主動快門式技術,LG、創維等企業主打偏光式技術。
DisplaySearch報告指出,液晶面板廠商計劃增加3D液晶面板出貨量。
今年第一季度快門式3D電視面板出貨量超100萬片,偏光式緊隨其后,為88萬片。
主動快門式3D技術主要通過提高畫面刷新率實現3D效果,圖像效果出色,能保持畫面原始分辨率。相比之下,偏光式3D技術在畫面顯示上稍遜一籌,不僅畫面亮度會降低,對顯示設備的亮度要求也高。
但是,偏光式3D技術在成本支出方面優勢明顯。偏光式3D電視的配套眼鏡價格較為低廉和輕便,且無輻射,畫面穩定性好。而主動快門式3D電視的配套眼鏡價格高昂,而且容易產生畫面閃爍的問題,戴上眼鏡觀看電視亮度也會大打折扣。
3D電視顯示技術分為眼鏡式和裸眼式兩大類。目前,裸眼3D技術發展還不成熟,裸眼式3D電視尚難廣泛應用。海信電器首席科學家劉衛東告訴記者:“日本東芝已經推出裸眼3D電視,但目前國內廠商還沒有在這一領域實現突破。裸眼3D技術是行業的發展方向之一,很多企業也都在這方面進行研究。”
未來:普及需過三道坎
3D電視存在格式不統一、價格較高、內容缺乏等問題。
3D電視市場不斷擴大,在消費者當中的接受度也漸漸提高,然而,3D電視產業所面臨的售價高昂、內容缺乏、標準不統一這三大問題仍然未得到解決,3D電視如何走進家庭是廠商們亟待攻破的難關。
價格是消費者在購買彩電時的重要考量。一般來說,同等尺寸的3D電視要比2D電視貴上千元。這種對比讓不少消費者望3D而卻步。但在唐斌看來,價格已不再是制約3D電視發展的瓶頸。他說,大約一半的平板電視都搭載了3D功能,隨著模組的量產,價格增加的并不多。
另外,3D電視并不單純是一個顯示終端,它超越了電視機單品制造的范疇,是一條涵蓋3D內容制作、傳輸、存儲以及外接設備的產業鏈。其中,內容缺乏是3D電視前進途中的最大絆腳石。
目前的3D片源主要是少量的電影及游戲。劉衛東介紹說:“在顯示設備上采用2D轉換3D的技術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對于消費者而言,這些內容遠遠不能滿足日常娛樂和生活需要。
豐富3D電視的內容要從內容制作下手,但目前3D內容的拍攝成本較高,限制了其內容的擴充。而缺乏內容,又使3D頻道開通受到制約,畢竟3D頻道的開通也需要充裕的內容作支撐。
當前,國內3D內容在影片格式、傳輸協議、壓縮解碼方式等方面存在分歧。3D電視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會導致各大廠商各自為戰,產品雖然多樣,卻顯得混亂。
唐斌表示,目前我國在3D標準的制定上是滯后于市場發展的,尤其是在立體影像評價體系方面,這在全球范圍內都還處于建設當中。另外,3D電視產品的各項標準也在不斷完善,要獲得各方的統一認可尚需時日。
記者點評
叫好更要叫座
2010年,國內3D電視銷量約為15萬臺,今年有望突破300萬臺。
雖然3D電視銷量的增速有目共睹,但其在行業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較小。由于技術、價格、內容、標準等多重限制,3D電視并不被所有人看好。
但是就彩電廠商而言,對3D電視的追逐似乎形成了一邊倒的傾向。從索尼、三星、松下等國外彩電巨頭,到海信、創維、長虹等國內彩電翹楚,一個都沒有落下。等離子電視欲借3D之勢收復失地,液晶電視也想通過3D技術進一步開疆拓土。
然而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3D電視出現了廠商們叫好,消費者卻不叫座的情形。
一方面,價格始終是消費者購買電視機時的重要參考指標。雖然彩電廠商主打3D電視的熱情高漲,但消費者似乎并不十分買賬。這其中,價格是最大的阻礙因素。3D電視機一般都要在42英寸以上,而大尺寸必然價格就更高,而且3D電視本身就是高端產品。
另一方面,缺乏內容3D電視必將寸步難行。購買3D電視可以從廠商的影視素材庫下載3D電影,但這些內容數量有限,且企業對素材庫的更新速度緩慢。另外,雖然開播3D頻道的呼聲已久,但由于內容不足,仍然未能開通。缺少3D片源和無法開播3D頻道形成相互牽制。
如今的3D電視就好比當年剛剛面世的液晶電視,那時液晶電視不僅價格遠高于CRT電視,還存在可視角度小、畫質不佳等問題,然而到了今天,液晶電視的價格不斷下降,畫質不斷提升,牢牢占據了市場的霸主之位。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3D電視的發展前景毋庸置疑,但受以上兩方面因素的制約,它要從高端市場進入普通百姓家庭,還任重道遠。
首先,企業應當加強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高3D電視的畫面顯示效果,完善裸眼3D技術,擺脫目前眼鏡式3D技術對人們的束縛,同時要加強2D轉換3D技術的開發和升級。
其次,3D電視產業鏈各個環節應加強合作。3D電視產業不僅是終端的制造,還包括內容制作、傳輸、壓縮解碼等各個方面,這就需要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相互配合,只有加強合作、不斷積聚力量,才能實現共贏。
再次,要積極推進3D標準的制定。3D技術沒有統一的行業標準是一大硬傷,將導致3D電視產品質量的參差不齊和市場的混亂。積極推進3D技術和相關設備的標準制定勢在必行。
(編輯:盈旭)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