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互聯網視頻領域,包括互聯網協同通信的工具,如電信的ECP工具、騰訊的即時通信,思科的UC服務等,使得點對點的視頻通信服務有了更廣泛的應用。目前,用戶已培養起互聯網視頻應用的習慣,但視頻會議的需求還未真正得到激發。國外在視頻通信領域起步早于中國,多家國際視頻廠商一直占據著500強企業的領先市場份額。
據LifeSize的報告顯示,視頻通信在未來全球市場規模會達到20億美元,每年的增長率在15%-20%。中國的市場規模是2億美元,占世界市場的10%,中國將成為繼美國之后的第二大視頻應用國家。如此大的市場推動著視頻通信各領域的進步。
產業環境變化帶來新商機
視頻通信經過幾年的發展,當前的環境與幾年前相比,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廠商對視頻通信領域的重視及持續的研發投入,使得相關技術有了明顯突破,如近幾年思科的網真技術。目前高清、真實的體驗在技術實現上沒太大問題,但高清視頻會議對于網絡要求更高。通常高清視頻對帶寬6M的要求,適用于有專網鋪設的大型企業,而對于中小企業,就需要重新組網,這無疑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同時,高清設備價格昂貴以及網絡不穩定等因素,使得這方面的需求有限。
終端產品的成本一直是制約視頻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隨著終端成本的下降,視頻會議逐漸由少數大型企業的奢華配置走向了更廣泛的普及。并且近幾年移動終端的飛速發展,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Android、iOS等操作平臺的發展,都對視頻通信產生了比較重要的影響。
網絡環境的改善,是視頻會議發展中至關重要的因素。它使得視頻會議作為一個交流和溝通的工具,讓設備商和運營商為客戶提供可靠的產品和滿意的服務成為了可能。以前網絡承載視頻和承載話音是相互分離,無法實現在電話線上做視頻承載。“伴隨光進銅退步伐,通信IP化的發展正逐步加快。語音通信的IP化,使得視頻加載與以前相比會顯得容易。網絡朝IMS過渡演進的趨勢,將會使對通用視頻通信的支持更加容易。”北京電信研究院楊明川如此說到。
在應用方面,視頻通信也同樣是日益進步。特別是互聯網視頻領域,包括互聯網協同通信的工具,如電信的ECP工具、騰訊的即時通信,思科的UC服務等,使得點對點的視頻通信服務有了更廣泛的應用。
目前,用戶已培養起互聯網視頻應用的習慣,但視頻會議的需求還未真正得到激發。對于企業用戶,目前采用視頻會議的公司并不多,并且還存在電話會議等服務。視頻會議與電話會議相比,在用戶體驗上有了提升,但就日常交流來說,對于視頻的需求并不是無法代替,而是一種錦上添花的功能。楊明川表示“作為企業,更加看重的是通信手段和工作的協同,如數據共享、文檔同步、在線討論等,其目的是提升工作效率。”然而單純地對視頻的加載,在提升工作效率方面,與電話會議或其他工具相比,并沒有特別之處,面對替代品的日益增多,單純的視頻會議還未能激發出市場的真正需求。同時,目前的移動終端對于視頻通信的支持還將受限于網絡的傳播速度。盡管對于3G和Wi-Fi的覆蓋逐漸加強,但軟硬件方面卻未能跟上步伐,處于條件逐漸成熟,需求未能滿足的尷尬境地。
國外在視頻通信領域起步早于中國,多家國際視頻廠商一直占據著500強企業的領先市場份額。外企或國際型公司,因為各地業務開展的需要,會采用視頻會議并因可以減少大部分不必要的差旅費用而受到重視,但同時大型企業參會人數多、視頻培訓等需求對視頻會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Frost &Sullivan數字新媒體研究部的分析師于兆鈞認為:“大部分外企總部都設立在國外,其設備的采用由上級決定,地區市場很難自行更改解決方案。這使得國內廠商對視頻會議所提供的服務難以進入國際環境,并且其中還涉及到設備的互聯互通問題。而在中國市場,大部分企業對于價格則更加敏感,傾向于成本的降低。”在國內環境中,市場潛在的巨大需求,使得近三年中涌現出許多廠商。然而小廠商等不按規矩“出牌”的經營道路,有時會加劇競爭,擾亂市場。瑞視恒通董事長彭正對于國內的競爭環境評論道:“有的小廠商,其產品和營銷幾乎都在走同質化的路線,惟一的競爭利器就是價格,但純粹的價格戰爭是沒有出路的,最終消亡只是時間的問題。廠商若想既保證快速穩定的發展,又實現超額營業利潤,其制勝法寶是堅持走自己的路線,用自己對市場的理解,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的行業解決方案,努力提升服務品質,為客戶創造價值,并最終贏得客戶的尊重和信賴。”
視頻通信發展應立足于公眾
整個視頻會議行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無論是從技術到應用,還是從客戶到廠商,都在漸進式的走向成熟。對于未來的發展狀況,楊明川和于兆鈞都認為,協同發展將是大勢所趨。“特別是基于Web的會議發展,在未來幾年內將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果”,于兆鈞展望,“協作不僅體現在圖像和數據方面,在行業應用中,如教育領域、證券領域、醫療領域均會有良好發展,并且這不局限于會議方面。”為了更好的促進視頻通信的發展,“作為廠商,我們應該推動技術進步,為未來的應用夯實技術基礎”,但不能“孤芳自賞自己的技術和產品,忽略了客戶的應用和感受”,彭正指出。同時楊明川認為:“視頻通信要大發展,應該立足于公眾,促進低端解決方案的普及。”
(編輯:何樂)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