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中國的平板電視市場正在創造一個LED電視神話。
根據奧維咨詢的數據顯示,2010年上半年,LED背光液晶電視的市場占有率達到10.6%,第二季度環比第一季度規模翻了一番,而在2010年年底,比重將達到25%。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LED電視在中國推廣只需2—3年。與之相比,CRT電視在中國市場的推廣花了近20年,LCD(CCFL)液晶電視也接近10年。實際上,此次LED液晶取代CCFL液晶,與當初CRT被取代的過程類似,只不過其攻勢之猛、速度之快,大大出乎業內人士的意料。
國產企業當仁不讓
在LED電視進入中國市場的初期,情況則要比現在冷清得多。2009年上半年,全球家電巨頭三星首次在中國市場推出LED電視,但由于其價格高昂、消費者不甚了解等原因,市場表現平平。隨著下半年海信、創維、康佳、TCL等國內彩電巨頭對LED電視共同發力,LED才開始逐漸吸引消費者的眼球?梢哉f,LED電視現在的普及,國內電視制造廠家貢獻巨大,而國產LED電視的執旗者海信更是功不可沒。
海信之所以能與國際液晶電視霸主三星在LED電視領域并駕齊驅,長期的技術積累是最重要原因之一。
2005年,當普通液晶電視才剛剛被中國消費者接受時,海信已經開始聚焦LED電視。在液晶模組的自主研發過程中,海信人發現,色彩覆蓋率高、高效節能、動態對比度超CCFL十倍以上的LED背光源未來必將取代CCFL背光源,成為未來的主流。同時也將成為中國電視企業新的希望。
當許多企業還在普通液晶電視上進行產業鏈布局時,海信則提前介入到LED背光組件關鍵技術的研發,成為國內最先進入該領域的彩電企業。
后來的事實證明,海信的判斷完全正確。2007年9月,海信自建中國電視行業第一條液晶模組生產線,打破了洋品牌在平板電視上游產業鏈的壟斷地位,使中國企業與洋品牌在平板產品競爭中擁有了話語權。通過模組生產線,海信能夠控制的平板電視成本由原來的30%上升到了70%以上,成本明顯降低。僅在LED背光源技術方面,海信就已經申請70多件國內外專利,其中大部分為發明專利,關鍵技術已申請了歐洲和美國專利。
截止到2010年8月底,海信LED電視以30%的市場占有率力壓三星、夏普等國際巨頭,穩居行業第一。
但海信并沒有在LED寶座上停滯不前。LED液晶電視的“快半步”策略再次成功地被復制到智能電視和3D電視上。當大家還在為買智能電視、LED電視還是3D電視爭論不休時,海信已悄然推出其新研發的“Hi-smart”智能3DLED電視。
2010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海信集團副總裁郭慶存表示,智能3DLED電視將是海信電器即LED電視后下一個拳頭產品。
領跑新一輪趨勢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為何海信總能抓住市場周期性的先機,一直領跑一個接一個市場趨勢,并成為最大贏家?
海信電器總經理劉洪新表示:“多年以來,‘趨勢’一直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
達到5000萬用戶的數字,無線電用了38年,電視用了13年,有線電視用了10年,互聯網用了5年。如此的發展速度,使得我們必須跟上每一步,否則將被迅速淘汰,此次推出的‘Hi-smart’智能3DLED電視就是為了不被趨勢淘汰。”
劉洪新解釋道,在互聯網和數字化時代,人們有了新的要求:對電視不單只關注顯示技術,視頻選項也不再是惟一的標準;不再是轉換頻道,而是轉換媒體;不再是一家人看一臺電視,而是數臺符合個性化、社交化要求的可以互聯互通的多媒體終端;習慣了電腦和手機的互聯網人群,正在試圖將上網的體驗轉移到電視上來;電視不僅提供搜索功能,還要根據喜好度提供推薦服務。“加上‘三網融合’的大背景,電視全面‘觸網’已是大勢所趨,多網融合的接口會成為電視機的標配。與此相對應的增值服務、平臺運營將成為產業轉型的焦點。”劉洪新說。
“GoogleTV雖然上市需待時日,但已正式發布。蘋果、英特爾等IT企業也都在醞釀最新的智能電視。隨著產業的跨界和融合,國內家電企業已經很難預測下一個對手到底是誰。”資深家電專家洪仕斌表示:“這也讓我們對創新產業的盈利模式有了新參考,對拓展原有的產業價值鏈有了新思路。通過整合資源、多媒體產業轉型等動作,中國彩電從傳統的電視向智能化終端的演變可以說是正當其時。”
(編輯:盈旭)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