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數字視聽網訊】2010年3D技術充斥著整個電視市場,堪稱為3D元年。隨著GOOGLE聯合索尼等,推出“GOOGLETV”。新品推出后,業界反響強烈。隨后,國產廠商迅速跟進,紛紛打出“智能”牌,推出類似產品。
2011年初,在美國舉行的消費電子產品展上,智能電視更是成為絕對焦點,包括三星、LG、TCL、長虹、創維和康佳在內等眾多的國內外彩電廠商都展出了各自的智能電視新品。而今年3月的最后一周時間里,以上后四者又密集推出基于Android系統的智能3D電視。
雖然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智能電視市場,但是市場仍處于初級階段,產品尚未普及,并且存在行業規范缺失、企業軟實力不足等等諸多問題。
市場認知不足,行業亟待規范
據貝葉思了解,不但消費者對于智能電視概念不清,就連許多企業也用互聯網電視當作智能電視做宣傳,銷售人員會對消費者說:“能上網就是智能電視”,最終導致的結果是消費者買了這樣的產品,達不到真正的應用效果,嚴重損害了智能電視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對產業發展非常不利。
中國電子商會發布的《2010年智能電視消費者市場發展狀況調研報告》顯示,未來一年內打算購買平板電視的消費者中,64%對智能電視有認知度,但打算購買智能電視的卻只有17%,高認知度和低購買預期之間的反差,說明消費者對智能電視消費仍處于觀望狀態,現階段智能電視仍處于市場推廣階段,尚談不上普及,未來市場仍需培育。
除了認知不足,市場監管政策和行業標準的缺失也是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智能電視很大程度上需要借助互聯網上的資源,但目前內容管控政策不明朗。目前我國工信部針對智能電視的行業標準還未出臺。雖然日前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聯合知名彩電企業制定了 《網絡電視多媒體通信設備要求》和《網絡電視多媒體通信功能要求》,被業內認為可以推動不同品牌間的智能電視實現視頻通話,但是由于這兩個標準不具有強制性,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企業軟實力不足
智能電視的強大與否,應用軟實力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彩電業要突破過去的硬件思維,因為硬件已經不再主宰消費者的購買決策,用戶感興趣的將是全面、豐富的各種應用。
目前國內品牌應用商店里的應用程序數量很少;旧隙际菑S商從第三方定制,開發成本很高。而且在電視上跟在電腦上跑程序完全不同,沒有觸摸功能,沒有體感功能,能玩的游戲本來就很少,所以目前可用的程序并不多。雖然在宣傳中常?梢“海量應用”的介紹,但事實上目前針對智能電視的應用還遠不到“海量”的程度。目前應用程序商店程序數量最多的是蘋果35萬個,谷歌Android系統的僅為其半數左右,約18萬,微軟更少剛突破1萬,而且這些其中的絕大部分應用都是針對智能手機用戶的。
并且,企業開發的應用功能大同小異。與智能手機擁有成熟的應用程序商店相比,智能電視在應用商店的開發上還處于起步階段。電視產業愈發IT化的今天,在智能電視快速普及的硬件架構技術已經解決,軟件應用商店的發展速度緩慢將是企業需要主要解決的課題。
軟實力增強才能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智能電視的普及除價格因素外,更多的還涉及到家電企業商業模式和內容管控模式的改變,企業如果想在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更多的精力應該放在如何提升核心競爭力。
應用程序商店作為智能電視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已經成為企業競爭制勝的關鍵。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應用程序商店的設置,代表了智能電視的核心競爭力,是彩電企業軟實力的直觀表征。在內容與應用為王的智能3D電視時代,布局應用程序商店這一資源整合平臺有利于增強用戶粘性。
綜上所述:“顯示屏+智能電視盒”的新TV模式開始在消費電子和數字家庭領域出現。在這種趨勢下,彩電作為一種獨立的產品形態進一步被邊緣化,彩電生產企業的生存危機正在逼近。但同時,三網融合也為彩電提供了擔當數字家庭娛樂系統核心的巨大機遇。國內智能電視正在逐漸向“泛電腦化”方向過渡,彩電行業也由此步入更高層次的競爭,所以提升核心競爭力對于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編輯:盈旭)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