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黃金周過去了,中外彩電品牌轟轟烈烈的促銷大戰也落下帷幕。不過讓彩電廠商有些失望的是,這個五一假期國內液晶電視的零售規模較去年同期下降了4.7%,僅為158萬臺,這是近五年來國內液晶電視市場銷售規模的首次下跌。
國內平板市場調頭往下
來自奧維咨詢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內銷彩電零售規模為1046萬臺,同比下降5.2%,零售額394億元,同比下降8.2%,這是彩電行業在時隔兩年后再次出現一季度量額齊跌的局面,國內彩電巨頭的銷售都出現了停滯甚至同比下滑,整個市場增速下降到了個位數,特別是一二級城市市場則開始出現了階段性下降。
從2005年進入快速普及期開始,中國平板電視市場規模已經保持了連續5年的快速增長,而2010年開始其增長規模已經開始放緩,從2009年的接近三位數的增長下降到27%左右,而2011年行業普遍預測液晶電視規模增長速度可能進一步放緩到10%-15%。顯然國內平板電視市場已經迎來了拐點。
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曾表示,“2011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再也不可能復制前幾年快速增長的態勢,穩中有增將成為平板電視市場的主要特征,在規模增長放緩的情況誰的反應速度快就將成為贏家。”隨著“五一”旺季的結束,今年的彩電市場已經悄然過半,對于彩電企業而言,上半年的業績下滑將對全年業績目標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壓力可謂不小。尋求新的增長點成了國內彩電企業的當務之急。
彩電商結盟急覓盈利之道
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副總裁謝勤益表示,“未來彩電行業的每次升級時間將縮短到3到6個月,這與通訊和IT行業越來越接近,而傳統彩電行業的升級速度為12-18個月,現在需要的彩電廠商能具備IT企業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和效應速度,顯然這對彩電巨頭是個考驗。”
3D電視、智能電視成為過去一個月中彩電廠商集體推出的新品,然而這也許是彩電行業新一輪洗牌的開始。在液晶電視從CCFL向LED徹底轉型中嘗到甜頭的創維,在3D電視、智能電視領域都選擇了主動搶先出擊的戰略,率先量產不閃式3D,以及基于谷歌Android平臺的智能電視,緊接著TCL、康佳、海信等,都瞄準了3D以及智能電視領域,尤其在智能電視領域,幾乎所有的國內彩電廠商都推出了基于Android平臺或Windows平臺的智能電視產品,這一次國內彩電企業推新品的速度,并不輸三星、索尼等外資品牌。
但這期間,智能電視還屬于“裸奔”的狀態,沒有明確的概念,也就沒有統一的標準,在終端市場上各彩電品牌都處于“自說自話”的階段。這讓尚未接受智能電視概念的消費者無所適從,也令一些偽智能電視產品有空子可鉆。與此同時,蘋果、谷歌進軍電視產業對彩電廠商也造成一定的沖擊,智能電視標準的出臺迫在眉睫。
此前有消息指,各相關部門已經開始協商盡快出臺智能電視的行業標準以規范市場,但工信部遲遲未有動作,彩電企業坐不住了,開始牽頭推動產品標準的建立。上周五,TCL、海信、長虹聯合發起的中國智能多媒體終端技術聯盟在深圳宣告成立,三家企業表示,聯盟的成立后,將主要立足于建立起中國企業自己的智能多媒體技術標準,保障聯盟內智能多媒體終端互聯互通,今后將共享技術成果,包括終端開發、互聯互通標準、操作系統等。
據了解,近期產業聯盟將主要圍繞建立智能電視應用程序商店技術標準、智能電視互聯互通應用規范標準、智能電視操作系統技術規范標準等工作,后續還將逐步制定智能手機、智能平板等各種智能多媒體終端技術標準。
中怡康研究總監彭煜認為,國內主要是六大彩電廠商,目前已經有三家加入這一聯盟,對標準的建立將有幫助。TCL董事長李東生在成立儀式后對記者表示,聯盟成立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給競爭對手筑起屏障,而是期望站在產業的高度上建立起中國企業自己的技術標準,“我們歡迎今后有更多的企業加入這一聯盟”。
(編輯:盈旭)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