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期間,各家電賣場圍繞促銷可謂是使出了十八般武藝,其目的無非是想賺得個缽滿。但事實上,據市場調研機構奧維咨詢的數據顯示,今年三天假期內中國液晶電視零售規模為158萬臺,同比去年三天假期下降4.7%,這也是五年來液晶電視內銷規模首次下跌。不僅是“五一”,一季度彩電市場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奧維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內銷彩電零售規模達到1046萬臺,同比下降5.2%;零售額394億元,同比下降8.2%,這是彩電行業在時隔兩年后再次出現一季度量額齊跌的局面。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兩大因素導致銷量下滑。第一就是廠商提前促銷,分流了節日消費人群。據行業機構奧維咨詢(AVC)分析,“五一”假期來臨的前一周液晶電視零售規模同比增幅達到30%,整機廠商利用團購等多種促銷形式提前啟動旺季銷售,提前消化需求。從市場的角度來看,節前分流已經成為節日促銷的常態。另一個原因就是緊俏產品缺貨,導致消費需求未能充分爆發。 “五一”彩電市場中出現了部分產品的短缺現象,其中產品主要集中在大尺寸產品及部分具有較高性價比的3D產品。
此外,價格降幅趨緩也是影響今年五一液晶電視銷量提升的因素之一。數據顯示,與元旦假期相比,今年五一期間液晶電視整體價格降幅僅為9%。其中由于國外品牌主流大尺寸液晶均價降幅遠大于國內品牌,從而使國外品牌的低價策略又一次成為拉動市場份額的強勁動力。從國產品牌銷售來看,康佳、創維、海信、TCL、長虹五大傳統品牌仍是市場主力,而清華同方、冠捷等以代工為主的IT轉型企業的液晶電視依舊邊緣化趨勢嚴重。
有分析指出,隨著“五一”旺季的結束,2011年中國彩電市場已經悄然過半,對于整機企業而言,上半年的業績下滑將對全年業績目標產生很大的影響,彩電企業壓力不可小覷,尋求新的增長點成為當務之急。
(編輯:盈旭)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