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親眼目睹過《阿凡達》等3D大片的觀眾,相信都會對那種前所未有的視覺震撼念念不忘。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從第一款3D顯示器誕生至今,雖然不少品牌的3D顯示器都已發布上市,但是這些產品卻遲遲未能在市場上真正普及。許多渴望享受3D視界的消費者在扼腕嘆息之余,也開始對顯示器廠商發出質疑:3D顯示器究竟要什么時候才能走向普及?隨著AOC首款偏光式3D顯示器的即將上市,這一問題的答案也即將揭曉。
在偏光式3D顯示器上市前,市面上所有的3D顯示器都采用的是快門式3D技術。用戶在觀看3D影像時,快門式3D眼鏡的左、右液晶鏡片會像相機快門那樣快速交錯開關,容易給用戶帶來閃爍感,長時間觀看甚至會導致頭暈和眼睛疲勞;同時鏡片的開關也使得透過的影像亮度嚴重下降,讓人感覺畫面暗淡;由于快門式3D眼鏡需要配備充電電池和信號接收器,所以佩戴的感覺較為沉重,頻繁充電也會給使用帶來一些不便;除此以外,要想通過快門式3D獲得滿意的3D效果,高質量的3D顯示器、高價格的快門式3D眼鏡、性能出眾的電腦顯卡一個也不能少。這也是快門式3D顯示器一直難以普及的原因所在。
快門式3D一直未能在市場上普及
快門式3D一直未能在市場上普及
與快門式3D技術相比,偏光式3D技術是將3D畫面通過顯示器上的偏光層分解為左、右兩個獨立的畫面,再通過偏光式3D眼鏡將畫面分別輸送給用戶的左、右眼。由于不需要鏡片一開一合,所以偏光式3D沒有閃爍感,也不需要電力驅動3D眼鏡,自然也用不著充電電池和信號接收器。這樣既大大降低了3D眼鏡的制造成本,又徹底避免了佩戴眼鏡的沉重和來回充電的繁瑣,讓用戶可以更加輕便舒適地觀看3D影像。另一方面,由于偏光式3D眼鏡的鏡片始終保持敞開狀態,既不會像快門式3D那樣因為信號同步偏差而發生畫面重影現象,又可以容許更多的光線通過,所以能夠為用戶展現無重影、更明亮的3D影像。
與快門式3D相比,偏光式3D性價比更加出色
將快門式3D與偏光式3D進行比較,可以看到偏光式3D具有不閃爍、更健康、造價低廉、佩戴舒適、沒有重影、影像鮮明等特點,因而更加容易贏得消費者的青睞。作為全球領先的專業顯示設備提供商,AOC并沒有像其他品牌那樣跟風推出快門式3D顯示器,而是把籌碼都押在了偏光式3D顯示器上,顯然也是看中了后者的這些優勢。目前業界有消息指出,AOC的首款偏光式3D顯示器已經進入量產階段,并將于2011年4月正式發布上市。身為專業顯示領域的技術引領者和市場先行者,AOC在顯示器市場一貫都扮演著新技術、新產品普及先鋒的角色。此次大張旗鼓地推出偏光式3D顯示器,顯然AOC對這款產品已經是信心滿滿,3D顯示器也即將迎來普及的曙光。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