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各大電視企業的集中推廣之下,3D概念始規模上量被炒得火熱。中怡康數據顯示 ,今年3-6月,3D電視的型號尚不足10款,但12月第一周的最新統計發現,國內外廠商推出的3D電視型號超過30款,市場上產品也開。但由于行業標準尚未設定,技術不成熟,價格處于高位,內容缺乏等因素的制約,3D在未來大規模普及前景暫未明朗。這其中,標準的制定尤為關鍵。
標準和市場化,這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直是困擾各大產業發展的一個問題。一種情況是有些產業在發展之初,掌握先進技術的一家或幾家企業壟斷了市場,制定了對自己發展有利的標準并成功推廣,在保證產品質量、功能等方面整齊劃一的同時,杜絕了競爭對手反超的可能性。還有一種情況則是在產業發展初期,各企業各自為政,發展自己的技術和獨創的功能,等到市場上已經有若干家企業參與其中,已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保有這一產品之后,國家才會推行適應市場現狀的標準和管制措施。
很顯然,目前3D市場應屬于后者。標準總是要滯后于產品,標準等到產業成熟才會出臺已經成為慣例,但產業標準不統一并不是阻礙行業發展的阻力。3D電視的技術標準不能統一導致3D電視無法產業化,也一直被業內詬病。目前主要的兩家顯示屏供應商三星和LG,他們對應的技術是主動快門式和被動偏光式。主動快門式技術陣營中,有以三星為代表的松下、索尼、夏普、長虹等企業;被動偏光技術陣營中,是以LG為代表的創維、海信、康佳等廠家。
積極推進3D技術和相關設備的標準制定工作,對產品的成熟、市場的穩定發展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甚至價格等限制因素都有可能在這中間找到解決答案。
產品價格的制定是一個復雜過程,市場影響的因素很多。由于各家企業在技術方面的先期研發、專利投入較多,在國家標準、國際標準沒有正式出臺之前,在目前競爭企業不多的情況下,各家企業應該還是會盡可能采用自己的技術去進行制造,希望第一回收研發成本,第二占有市場份額,為競爭標準做準備。所以這些客觀因素的存在,必將導致產品價格暫時不會下來。隨著未來競爭企業的增多,標準化進程的逐步推進,價格居高的現象將會得以解決。
內容方面,我國加緊標準制定方面的步伐也會加速3D內容的生產和更新。我國臺灣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產業分析師葉貞秀公開表示:“雖然3D內容豐富不少,但目前影片格式、壓縮方式等標準仍有分歧,產業發展的關鍵在于共同的3D標準,在統一的標準下,企業才有依據進行內容的拍攝、影片壓縮、信號傳輸、硬件譯碼等。”對此,國家廣電總局正在進行3D電視標準的調研,內容將針對3D傳播的信息格式、評測方法、壓縮存儲方式以及采集、編輯、制作等環節。
從3D影視的發展歷史來看,之前已經經歷過至少兩次3D影視浪潮,但都以失敗告終。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操作規范,不能對復雜技術路線上的方方面面進行合理有效地控制,無法就觀眾最后的3D視覺質量進行保障,是其失敗的重要因素。因此,針對3D影視從制作到播放整個技術鏈條進行標準化制定,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舉措,是保證我國3D產業健康發展的前提,是保證這次3D影視浪潮不再落下的基礎。目前工信部、廣電總局已經開始著手制定一系列的立體標準,其目的不僅僅是為了3D電視的試播,更重要的是規范整個3D的市場,提高我國從事3D制造的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讓我國在未來的3D市場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