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源匱乏、觀看不便、技術不成熟、價格居高不下等因素,令今年炒得火熱的3D電視不幸被冠以“2010年失敗科技產品”的前綴。
根據國外媒體公布的榜單,本年度科技市場十大失敗產品包括3D電視、陷入“天線門”的蘋果iPhone 4手機、微軟Kin手機、谷歌Nexus One手機和蘋果的音樂社交網絡iTunes Ping等。
不過,3D電視的上榜可謂打擊面最廣泛。今年,國內外廠商在3D電視上大手筆投入,相關項目紛紛上線。1月開始,三星、索尼率先推出3D電視,隨后LG、TCL、創維、夏普等彩電企業紛紛跟進。今年的世界杯和廣州亞運會都被彩電企業視為宣傳3D電視的最佳時機。
在這些企業的集中推廣之下,3D概念被炒得火熱。中怡康數據顯示,今年3-6月,3D電視的型號尚不足10款,具體產品在市場上也未大規模上量。但12月第一周的最新統計發現,國內外廠商推出的3D電視型號超過30款。三星更是高調宣稱,3D電視在全球的市場銷量已達100萬臺。
家電分析師劉步塵指出,不少消費者盡管購買了3D電視,但仍然是當做普通電視來看。因為目前3D電視尚未突破“內容瓶頸”與“視覺安全瓶頸”等障礙,短期之內期待有大幅銷量提升并不現實。“毫無疑問3D市場并未真正打開。”
為解決片源匱乏問題,外資廠商結盟影業公司開發片源。夏普與中錄華納家庭娛樂有限公司達成合作。華納公司表示,將聯手夏普推出更多好的3D影片。三星也與夢工廠結盟,將合作開發3D動畫影片。然而遠水不解近渴,這些結盟并不能在短時間內解決片源問題。
另外,觀看3D電視由于必須佩戴眼鏡,不僅給消費者帶來不便而且觀看時眼睛常會感到不適。劉步塵認為,片源缺乏、觀看不便是制約3D電視發展的最主要原因,當然在普及期價格也是一個制約因素。據記者了解,LG 55英寸的3D電視目前售價23499元,而普通的液晶電視約14000元左右,價差高達1萬元。
3D電視的技術標準不能統一導致3D電視無法產業化,也一直被業內詬病。目前主要的兩家顯示屏供應商三星和LG,他們對應的技術是主動快門式和被動偏光式。主動快門式技術陣營中,有以三星為代表的松下、索尼、夏普、長虹等企業;被動偏光技術陣營中,是以LG為代表的創維、海信、康佳等廠家。分析認為,產業標準不統一并不是阻礙行業發展的阻力,因為標準總是要滯后于產品,標準等到產業成熟才會出臺已經成為慣例。
對于近日某國內彩電企業表示明年將在LED、液晶、等離子全產品線中搭載3D功能的舉動,劉步塵指出,在市場培育期這種想法就相當于“大躍進”。“盡管我不認同把3D電視評為失敗產品,畢竟3D電視實現了視覺立體成像,這是一個極大的技術進步,但3D電視短期內發展還是存在諸多瓶頸,冒進的做法不值得肯定。”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