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中國大陸平板顯示產業呈現高速發展態勢。平板顯示關鍵材料及設備制造本土化是現階段中國大陸平板顯示產業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作為本土設備企業,清大天達通過合作、代工發展到自己開發創立品牌,而要真正做大做強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生產線,還需要上下游合作,發展自主技術。
積極開展設備本土化工作
TFT行業已經進入了一個國際化競爭的時代,為保持中國大陸企業在此行業的國際競爭力,我們必須加快材料和設備的本土化進程,加快在此方面的技術創新力度。
材料和設備的本土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韓國、我國臺灣地區都經歷了這樣的歷程。清大天達公司作為中國大陸最早涉足TFT-LCD領域的設備制造商,根據市場的發展趨勢,不斷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不斷創新。
我們在設備本土化方面正在積極開展工作,如干式清洗機(USC)4.5G、6G、8G及6GCF切割機、邊緣毛刺檢查機等均有供貨業績,并和日本、韓國廠商合作進行了RUBBINGMACHINE、INDEXER、WIRECST、ODF_INLINE等設備的制造。其中,USC我們從4.5G的OEM到6G的共同設計再到8G時的自主設計和接單,這是我公司在設備本土化中消化、吸收、創新的一個縮影,該設備已成為我公司在TFT行業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產品。
目前國家政策對于投資液晶生產線建設的支持力度是相當大的,但對于裝備業的支持相對薄弱。本人認為,國家產業政策對裝備業的支持應集中體現在以下兩點:第一,有利于提升產線裝備的本土化率;第二,對進入生產線的本土化裝備應給予各種政策的傾斜和支持。
突破專利瓶頸
我們知道,液晶產業目前大部分的專利和核心技術都掌握在日、韓企業手里。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在投資大尺寸面板生產線方面受阻的主要原因。
近幾年,中國大陸面板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和標準制定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與國外廠家相比,中國大陸企業在技術創新和專利申請方面仍有較大的差距。隨著產業的發展,中國大陸企業將在專利的申請量和申請質量方面不斷提升,同時希望TFT產業上下游企業密切合作,進而形成自主的專利池。
人才作為技術的載體,對于國家和企業而言至關重要。人才的培養,必須是以產業成長為前提。否則,人才培養的持續性就無從談起了。所以,我個人還是認為隨著中國TFT行業的大發展,國外的技術人員大量進入中國后,國內的人才與國外的人才融合成長的趨勢將不可阻擋。短期內,我們要虛心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產業的不斷擴大,本土人才的成長將指日可待。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