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白色家電漸成“明日黃花”不同,日本的黑電產業正依仗其突出的技術優勢和以往不屑為之的價格戰,在中國市場發起了全面反攻。
在中國等新興地區制造企業低成本優勢和美國等技術優勢企業的雙重“夾擊”下,日本家電產業面臨挑戰。盡管目前在某些方面具備一定的國際領先優勢,但如何快速提供更適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將是日本家電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日本六大家電企業中,白色家電產品銷售量中所占比重逐年減少。從2002年到2007年的五年里,這幾家企業的白色家電的比重都不到20%,均以電子、面板等新的產業來支持公司的發展和贏利。而發展到如今,全球白電市場份額基本由海爾、三星等中韓企業所占有。但日本的黑電產業正依仗其突出的技術優勢和以往不屑為之的價格戰,在中國市場發起了全面反攻。
以日本企業為主力的外資品牌一反常態地發起了價格戰。市場調查機構奧維咨詢的數據顯示,剔除品牌結構、尺寸結構和產品定位等影響因素,第三季度彩電機型價格降幅達9%,前三季度累計降幅達16%。外資品牌在向國產品牌靠攏的過程中,價格降幅就已經達到20%~30%。
據DisplaySearch的報告顯示,彩電品牌廠家飛利浦和東芝的OEM比例已越過50%,索尼也已接近50%。
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表示,“中國內地的高世代液晶面板全面投產還需要兩年左右時間,日本企業此番行動就是打了個時間差。一旦中國彩電業的產業鏈得到完善,日本企業的攻勢將會自動瓦解。”而著名市場調查機構捷孚凱(GfK)也判斷,日本企業盡管在推進利用ODM企業,但也只是限于部分產品。而且,如果把制造業務全部委托給代工,中國的消費者可能會因為擔心質量下降而不購買日本企業的產品。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