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11代線即將上馬投產的消息不脛而走,許多人對于國內目前仍沒有定音的8.5代線持擔憂態度,與國外生產廠家相差如此之多,國內的液晶面板真的就只能落后于人了嗎?
核心提示
在國內部分企業還在為8.5代生產線的批文漫長等待的時候,有消息傳出友達、三星等國際廠商將進軍11代生產線,我國的高世代面板生產線是否會面臨“出生即落后”的問題?
日前,臺灣友達光電全球業務執行副總經理彭雙浪對表示,友達將跳過第10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直接做第11代線。本月早期韓國媒體也報道稱,三星電子將重啟在該國忠清南道湯井的面板廠計劃,計劃投資30億美元,透過與索尼的合資公司S-LCD,擴建一條第11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預計2013年投產。
而國內正在申請的五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計劃,目前仍無審批進展。自去年以來,包括夏普、三星、LG、富士康、京東方等5家企業先后申報了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計劃,此前工信部有消息傳出,這五條生產線于今年4月份接受審批,此后又有消息稱推遲至8月底,但如今已近11月份,仍未有進展。
一直以來,三星、LG、夏普、友達、奇美五巨頭對液晶面板產業市場占有絕對控制權和話語權,國內企業試圖將大尺寸液晶面板國產化。創維集團有份投資高世代面板項目,創維數碼占LG8.5代線項目10%的股份,創維集團品牌總監、新聞發言人李從想表示,從中國彩電長期的現狀來看,是有必要發展上游面板產業,打通整個產業鏈,更利于國內企業的發展。
面板供應或凸顯過剩
目前已經獲批的TCL、京東方、昆山飛龍光電三條8.5代線項目均在緊鑼密鼓的建設當中,最快也要在明年才能投產。但產業內人士也擔心,目前整個上游產品市場已經非常成熟,競爭也相當激烈,當這些企業的生產線開始量產之后,國內的面板供應可能出現過剩的局面。
來自DisplaySearch數據表明,自今年5月份開始,液晶面板的價格已經連續6個月走低。最近的數據顯示,10月份各尺寸液晶面板的售價繼續下降,普通液晶電視面板的降幅在1%-4%,降幅最高的是LED背光源液晶面板,降幅達到6%,高于9月份4%的降幅。
TCL華星光電CEO賀成明稱并不擔心這個問題。他表示,華星光電項目預計在明年三季度才會投產,產量從月加工玻璃基板3萬張開始,會有一個爬坡的過程,明年的產能將全部用來滿足TCL的需求,到2012年底達到滿產月加工玻璃基板10萬張時,才逐步對外銷售,其中TCL自用和對外銷售比大致對半分。他同時透露目前正在與部分企業商談銷售問題,“不方便透露具體企業,但從洽談情況看銷路不成問題”。
政策審批轉向從緊
近日,TCL華星光電項目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組成的銀團在深圳簽署了總額為12.8億美元的貸款合同,至此,華星光電項目完成了全部245億元投資的資金準備。除了華星光電項目外,京東方、昆山龍飛光電的兩條8.5代線項目的投資額分別在285億元和32.5億美元,相對于高世代面板項目巨額的投資,企業不得不承擔巨大的風險。家電產業研究人士劉步塵認為,國家相關部門延緩對高世代面板項目的審批,除了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外,可能也是出于對國內高世代面板產業以及已上線企業的保護。
臺灣、韓國傳出計劃上馬11代線項目的消息傳出后,外界對國內高世代面板項目提出了“是否投產即落后”的疑問。李從想認為無需太過擔心,更高世代面板生產線與目前8.5代線生產出來的面板并無本質差別,“在面板切割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方面會有一定提升”。賀成明則表示,就目前從設備供應商方面了解到的情況,與情況并不相符,“目前只有夏普一家10代線項目,業界的共識還是10代線以上項目的投入產出比還不是很合適”。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