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接手方正個人電腦業務的Acer(宏碁)又冒出了一個新的想法,進入電視行業。盡管方正、清華同方、惠普以及明基等其他電腦廠商失敗的先例表明,電腦廠商涉足電視領域往往不會有太大的作為,但Acer堅持認為,現在是一個進入電視行業的好時機。
目標全球前五名
近日在其官方網站的一份新聞稿件中,Acer詳細闡釋了進軍電視領域的戰略,并表示該戰略的目標是在未來三年內躋身全球前五大電視廠商。
Acer稱,為達成這一目標,Acer已經在電視領域投入了巨大的資金和研發力量,并且規劃了4個系列的電視產品線,涵蓋從19英寸到42英寸的數字電視和傳統液晶電視。
至于涉足電視領域的動機,Acer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消費業務總監朱塞佩·菲諾奇拉奧解釋說:“電視市場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因為電視正在擺脫靜態的功能而轉變成一個可以互動的多媒體設備。IT技術將很快改變現有的電視市場格局,而且很明顯,電視市場對Acer的戰略至關重要。”
這一戰略即指今年早些時候,Acer宣布接手方正電腦品牌時曾一并發布的名為“clear.fi”的戰略,其中的關鍵就是以數字電視為核心,為家中包括電視、電腦、手機、電子書在內的所有電子設備提供互相連通使用的界面和內容。
尚無成功先例
事實上,Acer并不是第一個涉足電視領域的電腦廠商,從2003年開始,惠普、戴爾、方正、清華同方、明基等電腦廠商就先后推出了自有品牌的液晶電視。而且與Acer類似,這些電腦廠商都希望自己的產品是不同于傳統電視機的多媒體終端:既可以觀看和錄制電視節目,又可以點播電影、錄制音樂和上網。
但在業界意料之中的是,這些多媒體電視并沒有取代三星、LG、索尼等電視廠商的傳統電視產品進入尋常百姓家。市場調研機構DisplaySearch的數據顯示,盡管所有電腦廠商的電視銷量之和在2004年曾一度接近20%的市場份額,但時至今日,仍沒有一家電腦廠商的份額擠進過全球前十位,許多消費者甚至不知道這些電腦廠商也生產電視。
隨后不久,惠普、戴爾以及方正就打消了生產電視的念頭,將業務重心轉回電腦或IT服務領域,明基則將拓展新增長點的希望寄托在投影機和數碼相機等領域。
即使是在2006年就宣稱要進入電視市場的Acer,也曾嘗試推出過相關的液晶電視產品,不過受限于渠道、市場成熟度等因素,至今這些產品也只在歐美等地的少數城市銷售,銷量也不盡如人意。
品牌和渠道兩大障礙
或許正如Acer集團董事長王振棠所言:“如今的IT產業正進入一個4C匯流的時代,即電腦、家電、通信、內容的大融合時期。”但在業內看來,短時間內,Acer進入電視市場,還面臨著品牌與渠道兩大難題。
根據DisplaySearch的數據,僅今年第一季度,三星、LG、索尼、東芝、TCL、松下和夏普7家廠商的市場份額合計就超過64%。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認為,電視特別是液晶電視市場競爭激烈,市場格局已基本形成,新品牌想要躋身其中并搶占一個位置難度巨大。
而且據Acer創始人施振堂透露,Acer的電視產品也將和電腦一樣,計劃采取外包模式,即將產品部件或者整機交給第三方企業代工生產,再以Acer品牌對外銷售。
元大證券分析師陳文森認為,將電腦業務的生產優勢轉嫁到電視上固然可行,但電視與電腦的業務模式存在很大的差異,比如在銷售渠道方面就完全不同,電腦銷售渠道主要集中于電腦分銷和經銷商,電視則大多在家電賣場中出售,而且兩者的目標群體也不太一樣。
劉步塵認為,要么擁有極具創新力的產品,要么品牌宣傳極為強勢,否則電腦廠商很難在一片紅海的電視市場取得良好的表現。
(編輯 AKI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