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臺灣媒體報道,為了緩解中小尺寸面板供貨過剩的局面,友達、奇美和中華映管都紛紛將其部分中小面板生產轉移到了OLED、電子紙和觸摸面板的生產上。
在全球電視市場上,被液晶電視所替代的CRT電視的份額預計將從2010年的16%減少至2012年的6%。到2012年時,全球電視市場將幾乎不再存在供液晶電視替代的CRT電視,液晶面板的需求將依賴液晶電視本身、即電視機的增長率來產生。全球電視機增長率在發達國家已進入穩定期,因此今后要有待于新興市場國家來推動。
液晶面板市場過剩 友達奇美轉投電子紙
這種“對新興市場國家的依賴”很可能使液晶電視及液晶面板隨著供給過剩加快向低價格化方向的發展。DisplaySearch預計,2010年不到400美元的32英寸高清電視價格到2012年將下滑到300美元以下,面板價格也一樣,將從2010年的200美元降至150美元以下。
在中國,京東方科技集團(BOETechnology Group)及華星光電技術(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等本土企業將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利用第7.5代(底板尺寸為1950mm×2250mm)以上的大尺寸底板生產線來量產液晶面板。臺灣友達光電(AUO)及奇美電子(ChimeiInnolux)、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LG顯示器(LGDisplay)、以及日本夏普等大部分外資企業“2012年實施量產”的跡象也變得鮮明。
為了緩解液晶面板市場飽和局面,友達已經將其3.5代低溫多晶硅生產線用于AMOLED面板的生產,三季度末完成過度,今年年底開始試產。另一面板大廠奇美則將其4.5代線用于觸摸面板的生產,并正在向元太出貨TFT后端面板(backend panel)用于電子紙的生產。 而中華映管近期表示他們將其位于北臺灣的4.5代線70%的生產用于觸摸傳感器和投射電容式觸摸面板。
(編輯 小開)
(編輯:Karl)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