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捷科技繼2005年收購了飛利浦的顯示器部門之后,近日從飛利浦獲悉,冠捷又將接手飛利浦在華電視業務,其已與冠捷旗下全資子公司艾德蒙控股有限公司簽訂一項合作意向書,冠捷將負責飛利浦品牌電視機在中國(不包括香港、臺灣和澳門)的采購、分銷、市場和銷售,該協議期限為五年。
歐洲彩電品牌的最后一個貴族終于未再堅持轉而放手,而對于全球最大的顯示器廠商和液晶電視OEM商冠捷,其一直在尋求收購同行的機會,以求在品牌平板版圖上有所突破。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冠捷能否借收購如愿出位尚不明朗。
飛利浦和冠捷科技同時對外發布上述合作消息,該協議將在2010年第四季度執行,為期五年。此外,艾德蒙公司還將收購飛利浦有關范圍內的產品出售和分銷業務,其中可能包括該業務員工、存貨及若干其他資產。按照協議,冠捷將在中國獨家使用飛利浦商標開展電視機業務,對此飛利浦將收取一定的特許使用費。
“飛利浦在不斷弱化其消費電子業務,電視這個領域現在競爭太激烈,對其造成的壓力很大,所以有意放手。”帕勒咨詢資深董事、家電行業專家羅清啟表示。飛利浦的轉型之路長達十年,這過程中飛利浦不斷增加醫療健康和照明業務,弱化了傳統消費電子業務。將電視業務轉讓冠捷科技,相當于徹底抽身。
就資產轉讓價格和授權費用問題,昨日雙方均不愿意披露,有業內人士分析,當年冠捷收購飛利浦顯示器業務價格為1540萬美元,且業務涉及全球,如今僅是在華電視業務,預計交易價格不會很高。而且,交易方是艾德蒙,而非冠捷,艾德蒙的資金實力不足以支付大宗交易。
冠捷電視
而對于在顯示器領域順風順水的冠捷科技,其一直在尋求收購同行的機會以尋求在平板電視領域的突破。此前冠捷還曾經與老牌電視企業廈華的大股東中華映管洽談過收購事宜,但最終雙方并未談攏。飛利浦則為其帶來了新的曙光,根據市場研究機構中怡康的零售監測數據,艾德蒙的自有品牌AOC液晶電視在中國市場的零售額份額2010前兩季度尚不能進入前20名。
從低利潤的代工快速切入較高利潤的自有品牌業務,一直是冠捷的野心。資料顯示,冠捷的液晶電視生產量在2009年已增至950萬臺,2010年冠捷科技液晶電視發貨量將沖擊1400萬-1500萬臺的目標,成為全球無可爭議的最大液晶電視代工廠家。但與松下、三星、LG等跨國巨頭既做面向廠家的面板、又做面向消費者的電視,擁有產業鏈縱向一體化的競爭優勢相比,冠捷是絕對的新丁。
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彩電領域的競爭必須看五個問題:上下游產業的聯動、規模化、研發能力、品牌影響力和銷售渠道。這五個方面決定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空間。”而這至關重要的品牌和渠道兩方面冠捷都沒有。擁有一定品牌和渠道優勢的飛利浦則給冠捷提供了機會。對于此次合作,艾德蒙AOC電視市場總監朱軍昨日保持沉默,并不愿置評。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艾德蒙是否能將飛利浦的品牌和渠道優勢轉化為自己的資源還是未知數。一方面,國美蘇寧等賣場會接受“飛利浦”品牌的余熱,但是亦讓其自有品牌AOC隨之捆綁進入賣場,這一點難以預料。另一方面,“飛利浦”品牌的所有權仍在飛利浦公司,其五年以后艾德蒙是否可以繼續使用,是否是為人作嫁衣也未可知。“現在能確定的好處是,艾德蒙的母公司冠捷有了更穩定的訂單來源,規模經濟優勢也更大。”
陸刃波表示自己并不看好冠捷與飛利浦合作的發展前景:“現在平板電視競爭激烈,冠捷想復制富士康的模式很難,雖然它有顯示器制造能力,但這跟彩電銷售不同,顯示器主要是B2B的模式進入市場,但彩電很重要的是看品牌和渠道建設能力,短時間內冠捷難以彌補這些短板。”
(編輯 小開)
(編輯:Karl)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