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阿凡達》、《愛麗絲漫游記》、《地心歷險記》等3D電影的熱播,3D電視也漸漸走進消費者的目光中。市場的需求極大地刺激了數字顯示廠商的熱情,紛紛投入3D創新技術的研發及產品發布中。
目前市場炒的最熱的就是等離子3D應用問題,消沉已久的等離子想要通過3D技術來實現自己的再次勃發。各大廠商都說已突破3D技術在電視中的應用,事實上,各大廠商沒有有完成對3D電視的研發,便匆忙上馬,而且3D電視在無信號轉播、片源欠缺、價格昂貴等不利因素下,成為了家電賣場里的一種擺設,因此導致現在的3D電視被批是“偽3D”。殊不知,除了這些問題之外,“偽3D電視”在借著“3D”的光環下,還埋藏著很多隱憂。下面我們就為大家曝光一下當前市面中偽3D電視即“2D轉3D電視“的劣勢吧!
首先“2D轉3D電視”就面臨著畫質問題
為了滿足這部分3D電視用戶的需要,一些3D電視廠商在電視中附帶了“2D轉3D”的功能,用戶可直接把高清信號源或普通信號源直接轉換成3D信號,一些機型的3D電視機還直接配有“2D-3D鍵”,這種2D-3D的模式也被大家稱之為“偽3D”。
“偽3D”效果與真實的3D效果相比,還是差強人意,它所呈現的3D效果要比原生的3D電影差許多。有網友表示,在使用三星和索尼的3G電視的時候,一些關鍵細節處,比如兩個人打斗,雖然人物有立體感,但是在打斗過程中總有一些細微的拖尾現象,相當影響畫面的3D立體感,顯然給人一種十分不舒服的感覺。
阿凡達助漲偽3D盛行 深究2D轉3D危害
其次就是“2D轉3D電視”后期合成
真正意義上的3G電視,應該是由兩臺攝像機拍攝而成的(也有一體式雙鏡頭攝像機),兩個攝像鏡頭的圖像分別代表人的左、右兩只眼看到的圖像;在人們觀看3D影像時,用相應的3D眼鏡將雙影重合,從而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神奇幻覺。
不過,《愛麗絲夢游仙境》、《諸神之戰》和國產片《蘇乞兒》等,并沒有采用3D設備拍攝,只是在后期制作中轉換成了3D版,制作時間短、技術不到位、色彩飽和度低,3D質量相對粗糙。
這些所謂“偽3D片”是用2D的方法拍攝影片后,利用電腦軟件將圖像分出層次并稍微錯開,從而實現立體效果。但效果缺乏縱深感,以至于不少觀眾覺得“除了字幕立體,其他都不立體”。這類“偽3D片”不僅敗壞了《阿凡達》帶來的良好口碑,也使得觀眾熱情下降,觀影態度趨于理性。
再次“2D轉3D電視”健康問題
一些電視廠商推出的3D電視中,2D轉3D的功能很傷眼睛。因為2D轉3D技術的畫質效果往往不會如消費者預期的那樣好,并且3D畫面還會引發重影和頭暈現象。
有專家也表示,健康和安全是3D立體顯示急需攻克的難題,觀眾在觀看立體影像時,由于眼睛會迅速地來回移動,因而容易造成眼睛疲勞。目前3D技術尚處于初級階段,面對市場上2D轉3D的過渡型3D電視,一些人選擇觀望,等到技術更加成熟的產品后再購買,而另一些追逐潮流、喜歡嘗鮮的人在選擇3D電視時,也應對3D電視的3D效果、整體畫質以及健康舒適等綜合考量。
滿足市場消費者的需要是各大數字顯示廠商的責任,但是盲目的跟風而不顧消費者的根本利益是萬萬不足取的。誠然,2D轉3D技術尚存在不足與技術盲區,但是隨著3D研發力度的不斷加強,2D轉3D的技術或許可以更加完善,希望在家中盡享影院3D效果日子早日到來!
(編輯 小開)
(編輯:Karl)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