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翹首以盼的平板電視行業標準終于有了時間表。平板電視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將于今年12月1日正式實施。根據這一標準,平板能效分為三級,三級以下高能耗電視不符合此標準,將會強制退市。
目前,市場上未達標的液晶電視產品比重已高達15%,由此將引發的彩電廠家降價甩庫存,雖會帶來不小成本壓力,但顯然已是大勢所趨。目前,液晶電視價格已經出現了10%~20%的調整。
高耗電視集中在小尺寸和超大尺寸
新出臺的《平板電視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分為三級,一級產品為節能產品的目標值,相當于當前市場同類產品的最高節能水平;二級為節能產品評價等級,應高于產品市場平均水平;三級為市場準入等級,主要用于淘汰市場上高耗能產品。7~11月為能效標準實施前的緩沖期,目前已經開始使用該能效標準做節能認證,而能效實施具體細則將在12月1日發布,屆時產品都會貼能效標識。
平板新能標出臺 電視庫存成商家軟肋
根據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檢測結果,如果按照這一能效標準,目前市面上能效一級的液晶電視僅為2.4%,二級的比重是10.8%,三級占72.3%,有14.5%的液晶電視不符合標準。這也意味著這14.5%的液晶電視將面臨退市。彩電廠家有關人士表示,不符合能效標準的產品主要集中在小尺寸液晶電視和超大屏幕液晶電視中,小屏幕液晶電視指的是屏幕大小在19寸~25寸之間的產品,而超大屏幕液晶即55寸及以上屏幕的電視則面臨著如何有效節能的技術難關,但“LED產品由于采用最新的節能技術,幾乎不會出現不符合規定的產品”。
大量庫存成為家電廠商軟肋
降價的壓力不僅僅來自能效新標的實施,讓彩電企業憂心的還有巨大庫存。在去年政策拉動下一路逆市飆紅的國產彩電,過于樂觀的預估了今年的市場容量,導致企業提早啟動生產計劃。而今年上半年彩電銷量的大幅走低,企業庫存積壓遠高于往年。
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6月,國內液晶電視需求量約為1050萬臺,雖然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5%,但增幅卻下滑了17%,顯示出市場需求的速度確實已經開始減緩。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林元芳預計,2010年液晶電視的產量約為8000萬臺,但市場實際的銷售數量卻可能遠低于此。根據中怡康的預計,今年中國市場的液晶電視銷售量約為3600萬臺,中國電子商會則預測為2600萬臺,均遠低于目前中國液晶電視的預估產量。8000多萬臺的預期產量與3000萬臺左右的預期銷量形成了強烈反差,而消化庫存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降價。
(編輯 小開)
(編輯:Karl)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