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堅持等離子,還是選擇液晶,或者布局3D,四川長虹現在正面臨是否轉型的痛苦。7月20日,四川長虹一位內部高層人士向記者透露,長虹雖然以等離子電視為特長,但是公司并不吝惜在液晶技術上的研發投入,“我們的戰略始終是以市場為導向的”。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長虹試圖借助今年興起的3D技術來挽回等離子電視在市場占有率上的萎縮狀況,但是家電專家劉步塵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3D技術是一種立體顯像技術,它與等離子或者液晶屏并沒有直接關系”,3D不太可能給某個企業帶來特殊的機會。
而此前傳言的 “長虹等密謀在成都擲272億建8.5代液晶面板線”的消息,似乎預示著長虹將拋棄等離子轉投液晶陣營,但長虹相關人士婉拒評價稱,暫時不便發表評論,一切以公告為準。
萎靡的等離子
長虹一直在等離子方向上堅持自己的聲音,然而現實的市場境況卻越發難堪。等離子與液晶曾經發生的“大戰”,讓雙方的差距拉開更大。目前,雙方的市場比例由2007年的2:8進一步萎縮到今年上半年的0.5:9.5,簡言之,如今等離子電視的市場占有率不足5%。專業市場調研機構奧維咨詢2009年12月公布的250個城市平板電視零售監測數據顯示,自2009年下半年以來,等離子電視機銷售量在平板電視的總銷量中占比低于5%,銷售額占比低于7%。
另一家市場調研機構中怡康公司對全國3000多家零售賣場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4月份,中國等離子電視市場的銷售總量為36萬臺,同比下降21.9%;銷售總額為22.6億元,同比下降16.8%。其中,長虹等離子電視零售額同比下降12.03%,零售量同比下降23.99%。
家電專家劉步塵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認為,液晶面板之所以和等離子面板拉開如此大的差距,有一個不能忽略的事實就是,現在絕大多數企業都在進行液晶面板的研發和生產,整體上的技術投入遠遠高于等離子。
3D能否拯救等離子?
現在唯一一個堅守在等離子技術領域的國內彩電生產商長虹在看到等離子電視的市場份額急劇下滑后,在6月底推出了國產最大58英寸3D電視——長虹3D歐寶麗3DTV58938FS,想要借助3D電視來提高自己的市場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然而,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專家均表示,3D技術僅僅是一種顯像技術,與等離子和液晶屏沒有直接聯系。
全國消費電子渠道商聯盟秘書長吳咸建給每經記者做了一個比喻,“等離子與液晶一個是兵工廠,一個是兵器廠,制造的都是武器”,等離子屏在動態顯像方面要強于液晶屏,而液晶屏在節能和產品厚度上又明顯優于等離子。
長虹集團一位高層人士稱,二者在顯像效果上并沒有本質區別,大家之所以認為等離子更適合3D,是因為3D第一部電影《阿凡達》借助等離子技術來發布的。該高層人士稱,“液晶和等離子只是圖像的兩種實現方式,消費者最后希望看到的其實就是最后的圖像,至于用什么方式看到并不重要”。
“而3D圖像是無論基于哪種屏幕上,最后都能呈現出應有的效果。我們的等離子技術是最領先的,因此未來在3D技術的應用上,還是會以等離子為基礎進行研發”,該高層對記者補充到,“但是我們會以市場為導向,對于液晶技術的研發也會同時進行”。
那么3D是否能夠成為長虹新的救命稻草呢?市場反饋顯示,3D電視并沒有激起消費者太多的購買欲望。世紀電器網市場總監彭亮表示,在世界杯期間曾經出售過3D電視,但是銷量僅為個位數。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3D電視從推出開始到現在,其在彩電總銷量中的占比可以忽略不計。
長虹何去何從?
無疑,在面臨來自液晶廠商的競爭時,唯一堅持等離子的長虹遭遇了圍攻。而要突圍,長虹是否也需要抽身重點轉向液晶呢?業界一直傳言的“長虹等密謀在成都擲272億建8.5代液晶面板線”的消息是否就是突圍窗口呢?
四川長虹一位內部人士告訴每經記者,長虹擁有等離子的技術優勢,也不拒絕液晶技術的研發和產品的生產,但是仍將堅持等離子技術。至于上述建廠傳言,該人士表示暫時不便發表評論。
劉步塵則向記者坦言,長虹現在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如果現在轉向液晶面板的大規模生產,今年1月份剛剛投入量產的中國第一條等離子屏幕生產線將無法處置。據了解,該條等離子屏幕生產線的量產時間曾經一拖再拖,從2008年7月,推遲到2008年12月,之后到2009年4月,最后是一直到2010年1月才最終達成。
劉步塵認為,量產時間之所以拖延了一年多的時間,是因為等離子面板的需求量很小,“大量生產只會增加長虹自己的庫存”。
“現在絕大多數企業都在液晶上下功夫,如果每個企業使用同樣的宣傳力度,那么長虹的聲音還是顯得微弱,同樣研發3D技術,液晶在整體實力上要遠勝于等離子”,劉步塵對記者補充到。
(編輯 小羅)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