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第13屆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以下稱科博會)上,3D(三維立體)影視成為一些家電企業力推的亮點,參觀者也為3D的魅力所折服。而另一方面,也有報道稱一些“偽 3D電影”壞了3D的口碑,3D產業前景難以被看好。
真3D片以兩個攝像鏡頭拍攝
在科博會松下展區,Panasonic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152英寸3840×2160超高清(分辨率相當于“全高清”的4倍)等離子屏幕搭建了能容納150人的3D影院,其超清晰的立體畫質讓不少參觀者大呼過癮。影片中球場上球員一記射門,足球似乎直沖觀眾雙眼而來,以至于不少觀眾發出驚呼,而記者不得不暫時閉上雙眼。
也有不少觀眾在展區親身體驗如何用一體式雙鏡頭全高清3D攝錄一體機來拍攝3D影像。據介紹,真正的3D 影視內容是根據人眼觀察事物的方法,利用兩臺攝影機同步拍攝而成,兩個攝像鏡頭的圖像分別代表人的左、右兩只眼看到的圖像;在人們觀看3D影像時,用相應的3D眼鏡將雙影重合,從而展現出一幅幅連貫的立體畫面,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神奇幻覺。
據了解,2010年初熱映的進口3D影片《阿凡達》就是用這樣的技術拍攝出來的真3D片。
軟件做出來的“偽3D片”缺少縱深感
不過,總有圖省事的人。在《阿凡達》之后,各大電影院又上映了不少3D影片,但卻讓人大呼上當。
據報道,近期的一些影片,包括《愛麗絲夢游仙境》、《諸神之戰》和國產片《蘇乞兒》等,并沒有采用3D設備拍攝,只是在后期制作中轉換成了3D版,制作時間短、技術不到位、色彩飽和度低,3D質量相對粗糙。
業內人士透露,這些所謂“偽3D片”是用2D的方法拍攝影片后,利用電腦軟件將圖像分出層次并稍微錯開,從而實現立體效果。但效果缺乏縱深感,以至于不少觀眾覺得“除了字幕立體,其他都不立體”。這類“偽3D片”不僅敗壞了《阿凡達》帶來的良好口碑,也使得觀眾熱情下降,觀影態度趨于理性。
《阿凡達》導演卡梅隆日前痛批說:“真正的3D技術已經日益成熟,眾多公司不愿投資技術,而僅僅依賴電腦技術的后期合成是在走回頭路,最終會失去3D電影的觀眾。”
平板電視廠商對3D前景看法不一
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相關人士相信,2010年是“3D電視的元年”,Panasonic將通過采用3D技術和親和力高的等離子相關產品來達到真正的“全高清3D畫質”,以創造出新的令人愉悅的電視體驗。如今,正在努力提供“全高清3D”的整體解決方案,使人們在家里就可以體驗到3D影院的效果。
創維北京分公司總經理潘志峰則對記者表示,創維已經推出了3D電視產品,但何時開始在市場上實際銷售,仍要觀察。如果僅僅是2D轉3D那樣的“偽3D”,可能不會引起消費者的購買興趣。“如果消費者對3D電視有需求,我們就會做。”他說。
康佳彩電相關人士日前也表示,3D電視是屬于未來的產品,但3D電視市場規;較低,內容支持還很匱乏,市場需求也太少,因此康佳只是保持在技術儲備上與同行同步。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偽3D片”確實可能會對3D電視的推廣產生不利影響。3D意味著產業鏈上很大的一套系統,需要的投入比較大,而目前 3D片源不足,加之還沒有出臺3D電視標準,因此,出現一些參差不齊的情況也屬正常。他認為,3D市場培育還需要一段時間,如果3D電視機要在彩電市場上成為主流并開始普及,可能需要3年左右時間。
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日前表示,預計2010年全球3D電視銷量將達到420萬臺,2011年的銷量將是今年的3倍,達到1290萬臺,到2012 年達到2740萬臺。 預期2010年出售的大部分3D電視將銷往美國、日本和西歐等成熟電視市場。
(編輯 英子)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