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由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和漢王科技聯合舉辦的一個論壇上,新聞出版總署科技與數字出版司司長張毅君表示,將會建立針對電子書數字出版的相關準入制度。新聞出版總署科技與數字出版司司長張毅君表示,電子書目前存在違規使用內容,著作人權益無法得到保護的情況。另外行業準入門檻模糊,一些企業預裝內容版權不明,提供違規內容下載服務等問題。因此新聞出版總署正在研究制定針對預裝數字內容的電子閱讀器生產以及提供數字內容下載的準入機制。針對電子書產業標準缺失,閱讀格式不兼容等問題,總署將在內容、格式排版、加密、版權、管理、認證等多方面制定標準。
漢王醞釀成立行業協會
漢王科技副總裁王邦江透露,目前新聞出版總署已成立“新標委”,制定電子書格式標準,同時電子書行業協會也在醞釀中。張毅君說,統計情況表明,目前全球大約有80家企業正在生產或計劃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閱讀器,其中我國大陸地區有41家,港臺地區3家,國外有36家。
漢王電紙書
漢王科技董事長劉迎建說,“這個市場很熱鬧,但也有可能出現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局面。去年上網本就出現這個局面。所以我們需要國家層面能想辦法梳理它,讓整個產業鏈各歸各位。”
有關研究機構預計,2010年我國大陸電子書市場可能會出現爆炸式增長,銷售量預計300萬臺左右,出貨量約占全球市場的30%,銷售額將達到60億元。
電子書模式和格式困擾電子閱讀器行業發展
不少電子書企業均表示,電子書行業亟待準入制度出臺。2008年涉足電子書行業的萬物青科技總經理常濤表示,為避免版權糾紛,小企業會同大企業合作。“但很難逐一驗證它提供的電子書都有版權。而且現在能提供綜合版權服務的企業也比較少,所以合作價格也較高。因此,我們希望成立相關準入制度,規范內容提供行業。”
漢王電紙書
電子書格式不統一也是行業面臨的一個問題。方正飛閱市場部副總監苗壯說,現在電子書產業中的各個環節各自為政,市面上的電子書格式有幾十種,其中很多都是自己公司的私有格式。這樣一來,每一個想使用該內容的廠商都必須針對該內容的原始數據進行一次數據加工,這樣就會造成內容的使用成本增加,而且格式的不通用會造成資源浪費,減少了用戶的閱讀內容來源。
“而且不少企業內置大量電子書內容,可用戶對這些內容都不感興趣,但仍需要替這些內置內容付版權費,這不公平。”常濤說,“所以希望國家能同時規范電子書內容提供模式,跟蘋果軟件商店模式相似,讓內容提供商提供電子書目錄,用戶感興趣可點擊下載。”
(編輯 小開)
(編輯:Karl)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