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會議頻道精裝上線,新視角,新視界!
當前位置:中國數字視聽網首頁 > 平板電視 > 綜述 > 正文
快速搜索:

液晶面板技術決定整個彩電行業發展方向

2010年05月13日 08:42   來源:中國數字視聽網   作者:karl   字體【

        近日,TCL掌門人李東生對當前電視行業的發展趨勢作了系統的介紹,認為在當前的發展趨勢下只要掌握了液晶面板的量產技術,那么就意味著將掌握全球彩電產業的話語權。自國際化探索5年后,TCL終于跨過了生死存亡的邊界線,等來了銷售收入的首次正增長。加碼上游面板產業,成了公司再次通往成功、立足全球市場的捷徑。

       今年1月16日,華星光電8.5代液晶面板項目在深圳開工。整個項目計劃2011年四季度實現量產,2012年12月達到滿產。這是彩電產量占全國半壁江山的廣東省動工興建的第一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似乎一夜之間,讓國內液晶彩電企業告別“上游面板受制于人”的局面。

      目前華星光電核心技術人才200多人,其中170多人來自中國臺灣、韓國、日本。華星光電作為技術密集型企業,技術人才配備對項目的成功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華星的發展戰略就是以人才為重心。早在華星光電項目啟動前就開始在人才建設方面做儲備,依托TCL液晶模組和整機一體化項目,從全球招募液晶面板領域的技術專家,這些從全球招募液晶面板領域的技術人才,將大量縮減項目的技術爬坡期。此前非公開增發融資50億元的方案獲批,也使其資金問題有了著落。這使得依靠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相結合的華星光電信心十足。

我國電視技術人員短缺,絕大多數人才源于國外

       技術和資金雙密集型產業的最終宿命往往是走向寡頭壟斷,這一趨勢在液晶面板制造產業甚為明顯。根據DisplaySearch最新一季大尺寸液晶面板調查研究顯示,從2009年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貨片數排名來看,LG、三星、友達和奇美四大巨頭的市場占有率超過80%。“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業規模相對較小,只占全球的5%,在大尺寸上缺乏核心技術。”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肖華認為,液晶面板產業堅持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相結合很有必要。“不管是誰投資,技術都掌握在那幾家液晶面板生產企業手中,無論中國本土企業還是政府,加強這種國際間的合作。”一位不愿具名的彩電企業負責人指出。于是,華星光電開始招兵買馬,韓國、中國臺灣、日本等液晶面板巨頭開始感到面臨人才流動的變化。

       自去年11月14日,奇美電子與鴻海旗下的群創科技宣布以1∶2.05的比例換股合并,群創科技更名為奇美電子。就在合并的前幾天,奇美得到一個壞消息,該公司電視面板事業部總經理陳立宜跳槽到TCL。現擔任華星光電執行副總裁,協助CEO負責公司的整體運營。隨同陳立宜一起加入TCL的還包括奇美電子電視面板事業處技術總監陳政嶸等近百人的團隊。

       值得關注的還有華星光電法人代表兼CEO賀成明,此前在華飛彩顯、LGD任職多年,參與并負責興建多個液晶類項目。2005年加盟TCL,先后擔任部品事業本部副總裁、平板顯示項目負責人,曾負責建設TCL液晶模組項目。現任華星光電高級副總裁的金旴植,曾是賀成明的上司,時任LG半導體理事、 LG Display副社長等職務。

      華星光電還計劃每年在利潤中拿出一部分費用進行股權激勵,“這是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面板廠商用來吸引技術人才的通用做法,至于人才招募,全球面板企業之間的人員流動都是很正常的,這才是市場規律”,李東生表示。要擴產,資金問題必須解決,否則規模效應還沒達到,資金鏈就可能產生問題。李東生曾感嘆TCL集團參與華星光電8.5代液晶面板項目“手頭的資金顯然不夠”,期待著資金早日到位。

       按照TCL集團此前發布的公告,TCL集團為華星8.5代線拋出的A股定向增發項目將募集50億元資金用于華星的注冊資金,而深超方面則提供50億元資金。此外的145億元資金則將通過財團貸款,以及引進新的戰略投資者來解決。

      “由于華星光電項目是國家政策扶持的重點項目,所以其增發計劃已插隊進入了審批程序。”4月29日,50億元的增發方案順利過會。“TCL資本市場的動作主要是為了優化公司的財務結構,為后期的投資效果打下一個好的財務基礎,目前TCL集團的財務狀況良好。”興業證券分析師時紅表示。

掌控液晶面板核心技術就等于得到家電產業鏈話語權

       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副總裁謝勤益稱,2009年面板出貨將超過5.2億片,“如此強大的面板需求主要來自中國大陸市場以及經濟狀況逐漸回穩的北美與歐洲市場”。據業內人士介紹,從2001年開始,掌握液晶面板核心技術的只有韓、日、臺10家企業。“中國企業經常遭遇缺貨的閉門羹,因為這些面板巨頭在采購時往往會優先照顧采購需求量比較大的惠普、戴爾等企業”,這樣的結果導致中國企業要想拿到貨需要支付更多的成本。“采購成本比日韓企業要高5%—10%。”家電觀察家羅清啟指出。

       毫無疑問,中國企業在產業鏈群聚、勞動力、政策支持等諸多方面具有優勢,日本夏普、韓國三星和LG、臺灣友達和奇美等,紛紛加緊在大陸設廠,跑馬圈地。日本夏普在南京的6+8代線總投資約600億元人民幣,韓國三星在蘇州的7.5代線約170億元,LG在廣州的8.5 代線約合人民幣300億元,臺灣友達在江蘇昆山的7.5代線約合人民幣238億元,奇美在佛山的8.5代線總投資236億元人民幣。目前已經獲得發改委批準并正在建設的8代線以上的大陸有京東方、龍飛和華星光電。此前,發改委為了防止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已經將面板項目審批權從地方收歸國家發改委。

      在分割新興市場的同時,這些韓日臺企業也從規模優勢上擠壓了中國大陸彩電企業的生存空間。甚至有人擔心,如果外資液晶面板企業全面進入中國市場,它們將通過轉移落后生產線、出售原材料、收技術專利費等方式對中國面板企業實現全面控制。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肖華表示,原材料、元器件和專用生產設備本地化配套能力不足,則難以降低項目成本。

      外資廠商控制著全球面板制造企業的生產“命門”,只要市場出現一點異狀,液晶面板的價格就要跟著波動。對于國內大多數既做面板,又有整機業務的企業而言,這種漲價只會加重整機銷售的壓力。在液晶面板產業的鏈條上,TCL正在為中國彩電企業尋找一個更有話語權的位置。

      5月8日,華星光電與日本DNP公司就CF(彩膜)技術合作項目簽署了協議。賀成明透露,華星光電目前已與世界領先的液晶面板玻璃廠商旭硝子和康寧進行了詳細的交流,計劃在深圳先建設一個玻璃加工后段工序,以后再視情況投資玻璃爐等前段工序。“下一步,我們將重點突破與玻璃廠的合作。”

(編輯 小開)

(編輯:Karl)

[TCL]42V10FBE
[TCL]42V10FBE
價格:6990元
[TCL]42P10FBEG
[TCL]42P10FBEG
價格:7690元
[TCL]L46H61F
[TCL]L46H61F
價格:23890元
[TCL]L46F11
[TCL]L46F11
價格:6000元
[TCL]LCD42B68-T
[TCL]LCD42B68-T
價格:14888元
返回首頁      發給朋友
aopen
NEC 2012巡展
產品關注排行
a天堂中文在线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