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報道稱,谷歌擬于5月推出Android系統的電視軟件。該技術可使機頂盒、電視和其它設備接收更多來自互聯網的內容。與此同時,全球最大電視生產企業——三星的管理層透過媒體表態,“正在考慮生產基于谷歌Android系統的互聯網電視機。”
與之巧合的是,蘋果公司CEO史蒂夫·喬布斯也于4月30日表示,“將在年內推出非凡的新產品。”當天,蘋果iTunes對外正式宣布,繼2008年在美國、英國和德國推出電影業務后,將啟動法國的網上電影商店。蘋果的頻繁動作立刻引來了國際著名證券公司PiperJaffray分析師GeneMunster的關注,在他看來,“未來幾個月內蘋果會推出新款AppleTV,并將于2011年推出支持電影、音樂、游戲以及互動TV的蘋果電視機。“太多的巧合便成為必然,與谷歌、蘋果同為IT巨頭的英特爾也不甘寂寞地在IDF論壇上宣布,將推出基于凌動處理器CE4100的智能電視平臺,相關產品預計今年晚些時候面市。
隨即,外媒又報消息稱,全球第三大電視生產企業索尼將于5月發布使用英特爾芯片和谷歌軟件的家庭娛樂設備;全球第二大電視生產企業LG電子成立智能電視專案組,針對蘋果和谷歌的電視上網平臺,將開發自主上網平臺。LG高層表態,“在開發自主平臺的同時,如果谷歌方面提出合作,也會考慮加入谷歌的方案。”
這個市值近千億美元的電視市場固然誘人,但其能引來蘋果、谷歌、英特爾(IT三巨頭)的同時駐足,而后又招得三星、LG、索尼(電視三巨頭)紛紛伸出橄欖枝卻也實屬難得。而從著名市場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公司的研究報告來看,金融危機已使2009年全球電視市場出現1%的負增長,即使2010年全球電視市場不景氣的局面會得到改善,它也僅保持4%-5%的微幅增長。
谷歌、英特爾放棄原有優勢進軍電視行業
與媒體報道的“IT巨頭進軍電視業”的新聞標題略有不同,谷歌、英特爾并未“本末倒置”,去改行做電視機,而放棄其在軟件、芯片等方面的優勢。恰恰相反,此前,谷歌收購了一家名為Agnilux的芯片設計公司的商業行為,被業內歸結為對其服務器和硬件采購方面的升級;更有人猜測,并購Agnilux的目的直指對谷歌智能電視平臺的硬件支撐。
英特爾在高調宣布產品即將問世的同時,一再重申智能電視(SmartTV)與互聯網電視并不一樣,其并非將簡單的互聯網功能集成于平板電視中,而是采用英特爾最新的“凌動CE4100”平臺,帶給用戶包括無線網絡內容搜索、更多的無線應用、登錄SNS社交網絡平臺、甚至是改變電視廣告的商業模式(更針對目標人群)的全新體驗。
相對于谷歌、英特爾以軟件、芯片為籌碼與三星、索尼展開合作而言,在iphone和ipad上一直順風順水的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雖僅以一句“將在年內推出非凡的新產品”敷衍了事,表象上極為低調,或許其才是最具野心的那位。
比如,分析師GeneMunster就曾表露,“蘋果的第一步將是提供一種新的機頂盒設備,內置DVR(圖像存儲處理的計算機系統),可定制TV節目。隨后,AppleTV可與其它蘋果產品如Mac(區別于Windows系統的蘋果MacOS系統)進行同步連接。蘋果與其它設備不同的就是它的軟件,它讓家庭娛樂變得簡單。之后蘋果將會更多的與有線電視競爭。AppleDVR(蘋果公司的互動技術專利)就是一個證據。”
如今的蘋果已不甘心只是“渠道王”了,蘋果iTunes網上電影商店已囊括600部包含美國20世紀?怂、索尼、迪士尼和歐洲一些知名電影公司出品的電影力作。蘋果新聞發言人此前介紹,“iTunes網上商店法國店的電影產品將會不斷得到豐富,一些新片上架時間基本與影片 DVD面世時間相同,每部影片售價約在7.99歐元至13.99歐元之間。”蘋果正在試圖兼具“內容王”,難怪美國《連線》雜志專欄作家 FredVogelstein認為,“蘋果進軍網絡電視行業只是他實現更大目標的一種方式,蘋果最終想成為一家大型新聞、娛樂和通訊網絡航母。”
盡管如此,蘋果宏偉的藍圖并未得到市場的一致好評,有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蘋果是個好的電子產品制造商,并不意味著能成為好的內容提供商。”方正證券IT分析師鄒萬紅也表示“相對蘋果在內容短板上的加強,谷歌的方式更有優勢,蘋果距離大型新聞、娛樂和通訊網絡航母的目標還遠。”
智能電視引發IT行業巨頭爭奪中國電視市場
僅4%-5%增幅空間的電視市場還能得到IT巨頭們如此同步的青睞,不得不使人們對電視市場,特別是中國的電視市場報有期盼。與多數媒體對IT巨頭進軍電視業“難逆電視觀看習慣,甚至多此一舉”的評判相反,方正證券IT分析師鄒萬紅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雖然現在電腦的普及率非常之高,但電視仍然作為每個家庭娛樂中心存在著。因為就目前而言,只有電視可以讓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參與其中。有數據顯示,中國有近2億個家庭觀看電視,有如此龐大的數量基礎,加之相對的高收入人群,奠定了中國電視業的增長潛力。”另外,“就人均GDP4000元左右的情況來看,中國市場正處在文化娛樂需求飛速增長的過程中,能夠控制每個家庭的娛樂中心,對于這些IT巨頭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鄒萬紅如是說。
針對中國市場,鄒萬紅認為,在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運營商Comcast公司擁有近30%的市場占有率,而我國的有線電視業實力十分分散,沒有巨頭。另外,由于我國制播分離的制度,智能電視僅是基于內容和終端的升級,并未影響有線電視的渠道利益。所以在我國有線電視業整合的背景下,智能電視對電視的升級換代不但不會動搖有線電視運營商的市場地位,相反可能通過合作,促生一批更具實力的行業龍頭。“相比之下,傳統國產電視企業更應該加快發展步伐,以便應對即將到來的智能電視時代。
”鄒萬紅說。2009年,外資電視廠商的市場占有率由20%上升至32%,而國產品牌則是借助家電下鄉等一系列政策才能進一步打壓外資品牌。隨著外資品牌在LED市場的擴大投入,從2009年三季度開始,外資家電開始發力中國市場。雖然國產品牌的價格優勢難以跨越,但中外間的技術差距必須得到重視。東芝相關人士就曾表態,“東芝的目標東芝不會和內資品牌去拼價格,外資和內資定位的受眾不同,外資將定位高端的科技產品。”
谷歌、英特爾、蘋果的智能電視技術正在尋求與三星、LG、索尼的完美結合。如果這種合作真的插上了翅膀,試問國產電視還要回到價格戰的“死循環”中去嗎?
(編輯 小開)
(編輯:Karl)
價格面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