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閉幕的CCBN2010博覽會上,廣電行業人士為三網融合搖旗吶喊,展會上三網融合的企業宣傳語隨處可見。
“三網融合對于廣電行業是非常大的機會,但對于電信行業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CCBN分論壇“數字技術未來系列論壇”上,國家廣電總局科技司副司長王聯表示,廣電系統擁有豐富的內容來源、巨大的帶寬空間和用戶群體,完全有能力在三網融合中占得先機。
不過,可能也有人對此持不同觀點,“三網融合對廣電而言,我覺得廣電還沒有準備好。據我觀察,三網融合文件下來,廣電是一個被動狀態,不是主動狀態。”中國科學院資深專家侯自強表示。
三網融合的試點正在迅速推進中。王聯介紹,三網融合協調小組第一次工作會已經召開,要求5月底完成試點方案的制定。本月底廣電總局和工信部將各自拿出一個方案,兩個部門4月會對各自的方案協調并上報給領導小組審批。按照國務院三網融合協調小組的安排,預計將在下半年開始正式實施試點工作。
廣電的危機感
與競爭對手電信行業相比,廣電行業的整體競爭力或許還存在一定差距。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表示,電信改革經過十幾年的努力,已形成了市場競爭的基本格局,在體制機制、資本市場、網絡基礎、用戶規模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并開始進入IPTV等廣播電視傳輸的基本業務領域。到2009年底,經廣電總局批準試點城市的IPTV用戶超過200萬。
但是廣電行業對電信行業的滲透并不樂觀。據張海濤透露,目前我國有1億多寬帶用戶,但廣電的寬帶用戶只有200多萬,大約占2%,而在全球市場來說,廣電的平均寬帶份額應該至少在30%左右。
“廣電應該有這種意識,不是兵臨城下,而是已經交上火了,看到對方準備的情況,我們的危機感已經非常強烈了。” 深圳廣播電視集團總工程師傅峰春談到三網融合時,充滿危機感。
在侯自強看來,三網融合使廣電獲得了經營電信業務的ICP牌照,但廣電對此并沒有從思想上做好準備,其次是廣電內部的利益協調問題。比如IPTV在發展中遇到的障礙更多的是廣電內部的利益協調,而并非與電信的協調。
北京大學市場與媒介研究中心主任謝新洲也指出,三網融合給廣電的第一大影響就是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傳統來說,廣電的壟斷許可以及壟斷資源在三網融合后可能都不存在了。
傅峰春也同樣表示,電信行業現在每個月的寬帶用戶增長就相當于廣電5年到8年發展的用戶總量,而且這1億用戶中的80%都實現了2M以上,大約有7200萬都是可以承載IPTV的,廣電多年總共積累了6000多萬的數字電視用戶,但其中能夠實現雙向交互的只有300多萬。
相對于市場準入,廣電更大的挑戰或許來自于市場經營能力。傅峰春用深圳廣電與深圳電信的競爭案例,說明了雙方在市場競爭水平上的差距。
深圳的寬帶市場一直是向廣電開放的,5年前,深圳廣電發展了25萬寬帶用戶,電信的用戶規模為50萬,相當于廣電占33.3%的份額,電信占66%,經過了5年的發展,深圳的寬帶用戶總共有228萬,但廣電只有十七八萬的收費用戶,電信的市場份額上升至92%,廣電下降到7%。“電信的準備要比廣電充分得多,廣電的形勢還相當嚴峻。” 傅峰春說。
積極備戰
盡管擺在廣電面前的形勢并不樂觀。但不可否認的是,廣電也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
天柏集團董事長呂品表示,廣電搞三網融合必須揚長避短,不能拿自己的弱點跟人家硬杠,而中國廣電的強勢就在于廣電網天生就能實現全覆蓋和全接入,很多國家和地區有線電視屬于奢侈品,中國香港和美國的覆蓋率都在20%、30%左右,而中國能達到99.9%。
此外,廣電網雙向改造雖然工程浩大,但也有成本更低的優勢。呂品指出,廣電業務除了視頻通訊和寬帶上網需要1M以上的帶寬外, 其他業務對帶寬的要求只是幾十K,廣電平均每戶花100多元就能完成改造,而電信要在網絡上實現高清點播,至少需要幾十兆,平均每戶的成本將達到幾百元。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盡快建立統一的廣電運營主體,也就是計劃中的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這樣才能使廣電和電信的競爭處于同一水平上。
張海濤表示:“總局將按照三網融合總體方案的要求,抓緊研究提出組建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方案。”廣電總局將一方面積極爭取國家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另一方面利用股份制改造等市場手段,盡快形成參與三網融合的市場主體,提高有線網絡集約化、規;洜I水平,逐步實現全國有線電視網絡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統一管理、聯合發展的新格局。
2009年,廣電總局頒布了《關于加快廣播電視有線網絡發展的若干意見》,該《意見》要求各地要加快網絡中心事(事業單位)轉企(企業)的步伐,加快推進省級網絡整合,在今年底之前基本實現一省一網的目標。
目前,全國已經有13個省份基本完成了網絡整合,北京、陜西、湖南、深圳等網絡公司已經上市。3月23日,廣西、江西、內蒙古等十家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還共同成立廣電網絡友好網,邁出了組建國家級有限電視網絡公司的第一步。
(編輯 何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