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0年1月1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的三網融合,國家意在5年內全面實現“三網融合”。屆時中國將迎來互聯網產業的第三次浪潮
中國的“三網融合”已經經歷了1997-1999年的史前期、2000-2008年的孕育期以及2009年的破冰期三個階段。經過漫長的八年孕育以及2009年的破冰,中國的“三網融合”已基本具備進一步開展“三網融合”的技術條件、網絡基礎和市場空間,加快推進“三網融合”已進入非常之關鍵時期。如果人們熟知的Web1.0、Web2.0,可以算是第一次和第二次浪潮,那么“三網融合”后,將對人的生活行為的改變發生很大的觸動,可以被稱之為一個浪潮。
國視像協會秘書長白為民認為:科學技術的發展走到今天,三網融合是必然產物。三網融合是利國利民的一件大好事。這種趨勢是由技術和用戶需求來決定的,同時也能有機會拉動更多的消費生產力。政府加快三網合一的要求,必然也是希望成為一個新興的產業,這整條產業鏈可以帶來潛在商機,催生更多的消費需求,從硬件到技術乃至人才等等。此外,三網融合以后會節約更多的資源,更會讓廣大的消費者受益。實際上在技術層面都已經準備好了,F在的當務之急,是要理清和建立健全的法規,讓三網融合的運作在一個有序和嚴謹的環境中進行。另外,應該把好節目關,搞好節目的審查。只要搭建好一個健全有序的框架,市場的機制將指引三網融合業務的發展。
三網融合政策對社會具有重要作用
三網融合政策下所產生的社會效應,首先表現在可以為全社會和國家節約資源、節省投資,目前我國近90%的傳輸光纖光纜資源在事實上處于閑置狀態,如果實現三網融合就可充分激活這些閑置的國有資產,僅此一項即可減少國家重復建設近千億元;其次還可以為用戶帶來更豐富更便捷更高性價比的的通信信息服務,比如用戶可通過單一智能終端使用文字、語音、數據、圖像、視頻等多媒體信息服務。同時,從某種意義上講,政策和體制的爭論不是問題的根本,問題之關鍵是能否尋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國內領軍企業已把握住了這一宏觀趨勢,互聯網成為2010年國內液晶電視市場最熱門的詞匯之一,各大廠商通過自建以及和網絡內容商合作來為液晶電視用戶提供網絡資源。以TCL為例,在互聯網電視的研發歷程中,從與英特爾合作,到液晶模組工廠和正在建設的8.5代液晶面板項目,從世界級內容提供商,到正在謀劃的“歡享”計劃,到全面中標2010年家電下鄉名單,TCL與各界達成了廣泛深度合作,構筑起在互聯網電視領域的核心競爭優勢。
對于社會的基本單元——家庭來說,三網融合將大力促進數字家庭的實現。當今技術已經發展到了從模擬向數字發展,電視產品從模擬電視向數字電視演進,平板技術逐漸取代CRT技術,大屏幕電視終端變得非常輕薄,進入家庭非常容易,也有很多便攜的終端,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能得到各種信息。所以,現在是一個讓廣大消費者享受技術變革成果的時代,更重要的是,各方面的信息愈發豐富,而消費者愿意得到這些信息,三網融合將勢必讓消費者非常方便地獲取這些信息。
三網融合政策的有效推進是下一階段根本
正如兩會代表、TCL董事長李東生在兩會時提案所說:“目前我國已基本具備進一步開展三網融合的技術條件、網絡基礎和市場空間,加快推進三網融合已進入關鍵時期。然而通過現狀分析我們認識到,目前三網融合的政策推進和落實還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只有解決好現階段的問題,才能又好又快地實現這一目標”。下一階段的執行決定著三網融合政策能否有效落實。
三網融合的實現將帶給用戶的是可以隨時隨地方便快捷的享受財經、游戲等增值服務和衣食住行、醫療教育等更多的信息服務,以及網絡、電視、手機等均可提供繳納水電費等各項開支的多功能服務模式,這是一種跨媒體的合作模式,是一種新興媒體的組合,是引導和改變人們消費方式和服務模式的信息革命。三網融合的著眼點就在于對用戶消費方式的改變和創新。
三網融合此前之所以沒有推得動,還是體制和機制的問題。電信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個比較深入的市場運營、市場經濟的運營模式。廣電也在推動三網融合,但是可能是因為現有的體制和機制,感覺速度較慢。現在,技術已經很成熟,老百姓又有這種需求。當務之急充分利用我們的資源,來真正推動三網融合的向前發展。產業鏈從技術上和產品上目前做了很多準備,包括電視機行業開發的很多產品。我認為三網融合成果的最終體現可能還是要通過顯示,一個方便的顯示屏,無論是手持,還是放在家里,都很容易把三個網絡的內容和服務讓消費者來獲取和使用。
(編輯 小開)
(編輯:Karl)